金正恩主動訪華,令朝鮮半島局勢丕變,截至目前為止,中朝已舉行會談,韓朝、美朝峰會亦箭在弦上,唯獨日本被晾在一旁,好不尷尬。
或許要刷刷存在感,又或許賤賣國地醜聞火燒後欄,急需轉移國民視線,安倍當局向傳媒發放九年前的內部文件,指日本及美國曾透過「枱底交易」加強雙方的「核聯繫」,促使美國在北韓威脅下以核武保護日本。外相河野太郎則警告北韓正計劃下一輪核試,又暗指其他國家紛紛到平壤訪問是「自暴弱點」。
如果說河野的酸葡萄心態溢於言表,則安倍政府重提美國的「核承諾」,更十足十是怨婦口脗,彷彿老公另結新歡,提醒對方別忘了贍養責任。然而現實卻是,南韓雖然國力有限,但畢竟是朝鮮內部事務的當事方;中國對北韓有重大影響力;美國長期在東北亞興風作浪,不管人們喜歡與否,其主導局勢的實力不容置疑;唯獨日本只能看美國的臉色行事,自身不能起太大作用。而且別忘記,不管南韓抑或北韓,始終無法忘懷被日本侵略的歷史,本來就相當「仇日」,南韓總統文在寅曾直白地指出,韓美日合作只是建基於應付北韓核威脅的基礎上,根本不存在「三國同盟」。很明顯,南韓跟日本維持表面和平,只是看在「共同大佬」的份上。
日本做美國人跟班,其來有自,安倍晉三不幸的地方是攤上特朗普這個善變的主兒。前不久的平昌冬奧開幕式上,安倍還與美國副總統彭斯一道,堅拒與北韓代表團交流,想不到後來特朗普對朝「由硬變軟」,弄得進退失據,章法大亂。吃一塹,長一智,跟狂人搵食,「批逆鱗」固然吃不了兜着走,「跟車太貼」亦易生意外,中間如何拿捏取捨,分分鐘難過走鋼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