網絡成了提供包治百病藥方的平台。人們可以在網絡上找到自己需要的各種資訊,只要不涉及到國家安全和國家機密的話。人們求助甚麼,網絡上就能提供甚麼,買方市場和賣方市場都是如此的均衡,在歷史上從來沒有過。再加上大數據推送和人工智能,所有人都會感覺生活更舒服更便捷,不過空虛和無助也隨之而來。有趣的是,愈是空虛和無助,人們愈離不開互聯網。空虛對空虛,導致正需和剛需。
網絡提供包治百病的藥方成本低。只要有點病,人們首選的不是醫院,而是互聯網。互聯網不能治病,但互聯網可以提供治病的病理、機制、原因、方式、方法。互聯網可以通過標題黨的方式告訴人們不吃藥可以包治百病。運動治百病,呼吸治百病,吃菜治百病,喝水治百病,各種各樣的保健品治百病,一個小藥方治百病。在飯桌上吃甚麼補甚麼,吃魚頭豬腦補腦,吃豬腰鹿鞭補腎,吃個白菜也能清肺。生活處處是藥方,生活處處是藥品。人們迷信藥方,迷信補品,所有的食品都是綠色大補丸。過去窮人吃的野菜成了富人的健康生態食品,這也算是三十年河東,三十年河西。
互聯網如同華佗再世、本草綱目,沒有甚麼治不了的病,這種省錢省力的市場自然廣闊。
網絡提供包治百病的藥方源於看不起病。對於大多數中國人來說,看不起病又擔心得大病是常態。中產階級實在是房子中產,還套着大量貸款,得一場大病瞬間變成窮人,還不如個貧困的農民,貧困的農民至少還有土地做保障。能到國外看病的人畢竟是少數,大多數的國人別說到國外看病,就是在國內看病,也會看出傾家蕩產、血本無歸來。
尋求包治百病的藥方有着歷史傳統。二十世紀八十年代打雞血,九十年代練氣功;二十一世紀上互聯網,通過互聯網知道長壽村,都是咋省錢咋辦。秦始皇尋求長生不老藥的傳統一直延續着,且能自我繁殖。只要能活着,總比死了好,多活一天是一天,多活一天就得尋包治百病的藥。有趣的是,國人吃了太多有毒的食品,可能早就百毒不侵,只是人們沒有意識到而已。
飯桌上人們吃的不是飯而是藥。現在生活一好就敢叫日月換新天且換了人間,過去要飯的,也不再要飯而是要錢。要錢也現代,用的是微信,掃一下微信,錢就到了要飯人的手裏。要飯也改換門庭,或者叫乞討人員,或者叫拾荒人士。給要飯人以飯吃,是對要飯人的人格侮辱。過去是劉姥姥進大觀園,現在是大觀園裏的人們進劉姥姥家,皆大歡喜。
科學在中國成了神。自五四運動以來,人們就舉起了科學與民主的大旗,舉着舉着就舉不動,再舉就腰也疼腎也虛,渾身冒汗,頭暈眼花。科學這個東西,在高歌猛進入中國的時候,人們終於看到科學大神能解決很多東西,人們對科學進行膜拜。只要有人說,這是科學,立馬有人不再言語。人們可以喝令三山五嶽開道,卻不敢喝令科學。科學的本質是懷疑批判,到了中國就成了信仰。
互聯網提供的藥方都打着科學的名義。藥方如果沒有科學當墊底的,誰都不信。有了科學做墊底的,又誰敢不信。即使官方無論是國內還是國外的保健品百分之九十以上都是騙人的,人們也仍然去買,何況官方宣稱的又不一定是科學,那就盡量買,努力吃,吃不好,吃出精神病來也是不錯。沒有精神痛苦的人,也就沒有病。人們對科學的盲目信任和盲目不信任,其實都是被科學綁架,犯了科學上的斯德哥爾摩症候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