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蠔灣填海 擬混合發展

土木工程拓展署委託的顧問完成小蠔灣發展及相關運輸基建的技術議題研究,確立了填海方案的技術可行性。顧問建議在小蠔灣採取混合住宅及教育的發展模式,預料當中有十五點六公頃為住宅用地,可提供三千四百八十八個單位,容納九千二百七十九人,紓緩土地需要。

研究提及在此模式下發展的土地共約五十七點九公頃,當中除了住宅用地,亦有十二點一公頃土地作教育用途,可容納約一萬二千七百名學生。顧問指該發展模式會與大嶼山目前及未來的土地發展產生協同效應,建議將所得土地塑造成高生活質素及知識地區,發展低密度住宅和教育設施,既紓緩住屋需求,又能帶來大量就業及培訓機會。

研鋼筒填海減生態影響

另外,擬議發展中有一點三公頃商業用地,可提供約二萬七千平方米樓面面積,並有十九公頃土地用作電腦、數據中心及實驗室等用途,提供近二萬六千平方米樓面面積。研究指在填海區域以西的住宅土地將與碼頭區融合,屆時會建設有海濱步行大道的社區,讓當區居民及由碼頭前來的旅客一同享用海濱。

顧問同時指於大蠔灣填海會永久減少近八十二公頃的海洋生物棲息地,由於大蠔灣附近的水域一直延伸至北大嶼山海岸線,當中深水角更為中華白海豚重要的覓食熱點,預料會影響海洋生態,故研究考慮規定擬議填海範圍與附近常見中華白海豚出沒的大小磨刀海岸公園保持約一百五十米的距離,並採用鋼筒填海法,盡量減低對生態環境的影響。

倡設港鐵東涌東站接駁

由於目前小蠔灣並無交通系統接駁,為配合未來發展,顧問建議在北大嶼山公路增設策略性交通接駁點,以隧道方式接通梅窩,方便居民經由梅窩前往日後填海而成的東大嶼都會區。報告亦回應政府期望將現有東涌鐵路網貫通至未來的東大嶼都會,建議將鐵路接駁點設於未來建設的東涌東站,預計在土地使用、接駁及成本等方面會較為可行,又能將鐵路網接駁至港珠澳大橋人工島及屯門。

第一手消息請下載on.cc東網iPhone/iPad/Android/Windows Phone App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