重建明年中完成蘇屋三寶修復再現

房屋署轄下深水埗蘇屋邨現正重建,六幢住宅大廈去年九月率先入伙,餘下八幢大廈及兩層商場大樓預料明年第三季落成。房屋署昨日公布重建計劃共花費約五十億元。新蘇屋邨的特色是以多達十一條行人天橋及十個升降機塔串連屋邨與附近的街道,建成步行網,方便居民出入,並重點保育邨內舊物。

房屋署副署長(發展及建築)馮宜萱昨日向傳媒介紹蘇屋邨重建計劃的建築特色及保育方法。早於六十年代建成的蘇屋邨自二○一二年開始重建,計劃第一期的六幢住宅大廈於去年入伙,共提供約二千九百一十七個單位。

活化白屋仔 重置金漆大門牌

計劃內其餘八幢住宅大廈及兩層商場仍在興建,蘇屋邨完成重建後,將提供合共六千九百八十五個公屋單位。馮續指蘇屋邨重建每個單位耗費八萬元,實用面積介乎十四至三十八平方米,大廈樓高廿六至四十層,預料可供約一萬九千二百名輪候冊市民入住。

她指重建後的蘇屋邨採用微氣候研究布局設計,依山勢保留舊屋邨平台,設有通風廊及自然採光。她提到屋邨特設十一條天橋、十座(車立)塔,用以聯接各大廈平台,構成四通八達的步行網,讓居民暢步通行,「邨民放工喺街或巴士站,都可以靠天橋好快返到屋企。」馮又稱屋邨的綠化率達百分之廿七,保留近二百棵舊邨樹木,包括於一九六一年英女王妹妹瑪嘉烈公主訪港時種植的「公主樹」。

房屋署總建築師陸光偉補充指,重建布局裏中間的大廈較高,而周邊的大廈較矮。此設計既達致密度較低的景觀效果,又能加強邨內及區內的通風效應。

在保育方面,馮宜萱強調保育舊物不會影響重建施工工期,而新屋邨內會重點保育「蘇屋三寶」,分別是重置當中的蘇屋邨金漆大門牌、復修設弧形天花壁畫的「燕子亭」及活化曾用作儲存及售賣火水的「白屋仔」。房署專門找來於六十年代負責燕子亭壁畫的畫師麥榮重新上色。

屋邨舊辦事處石屋或變郵局

房屋署高級建築師何國成表示,面積約三百平方呎的白屋仔將以市價出租,用作餐飲或零售用途,待一期的商場於明年建成後,屆時會於保安道加設通道通往白屋仔及屋邨內部。房屋署同時保留前楓林樓地下及一樓,擺放邨民捐出的舊物及家具等展覽。同獲保留的舊屋邨辦事處石屋則有望化身郵局。

第一手消息請下載on.cc東網iPhone/iPad/Android/Windows Phone App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