獅子山上:香港變成「塞車港」

二○一八年將至,各行各業已開始大盤點,其實政界最多倉底貨、蘇州屎,行政部門是政策議而難決,一年拖一年;立法會則是拉布當遊戲,議案、撥款案長龍驚人;司法部門同樣不濟,律政司應控而不控,見難就閃人,法庭則因政治案件排山倒海而陷泥沼。整個香港管治體系,早已進入塞車狀態,香港名副其實是「塞車港」。

今屆政府登場後,官員落區增加,然而政策出台同樣慢吞吞,連搵地起屋這個頭等大事也歎慢板,雖有一堆貨櫃屋、綠置居代公屋的建議搪塞社會,但明眼人都知這不過是障眼法。立法會拉布就不嘥口水了,檢控與司法機構的泥濘,卻是本港各種亂象中,後果最嚴重的一環。

終審法院前常任法官列顯倫早前為法院叫苦,斥法院花了太多時間辯論憲制議題,猶如法律課堂,因此拖慢了亟待處理的法庭工作,還耗費納稅人金錢及社會資源。列顯倫要反映的是政治禍害法庭的問題,回顧今年的司法歷程,多得政界反斗一族,法院幾乎隔天便有一宗與政治相關的案件開審,隨便一數,立法會議員宣誓案引發的DQ官司及此後的上訴,七警案、佔中案、旺暴案、衝擊公民廣場、衝擊新界東北撥款案等,再加上各種針對政府行政的司法覆核案,一地兩檢、西九故宮館等,各級法庭忙得喘不過氣來,法庭塞車也更嚴重。

以覆核稱王的一名常客,多年來頻繁向法庭提出各種覆核,非正式統計是每年平均約三宗,這種政治消費法院的廉價招數,拖垮了法庭,濫耗了多少法援公帑,把法庭政治化的後果,是陷香港的法治於不義,也令香港司法獨立及法治形象一再遭受無謂挑釁。行政、立法、司法的塞車,令香港變成慢動作港,在地區競爭中被對手拋離,若把香港視作一個人,上述塞車便是各種血管阻塞,這樣的人,還有救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