定風波:總統國務卿各唱各調

美國國務卿蒂勒森又遭打臉。他日前表示,華府已準備好「無條件」與北韓展開對話,談甚麼也可以,「包括天氣也行」,豈料不旋踵白宮卻再次排除對話的可能性,強調北韓必須作出「根本改善」,才願意與之接觸。

儘管國務院事後解畫,稱白宮與國務院的意見一致,政策沒有改變,但人們看到的是,總統與國務卿分屬國家第一、二號權力人物,竟然公開對外各唱各的調,恐怕不是簡單一句「意見一致」可釋眾慮。

當然,人們對狂人施政的率性早已習以為常。《時代》雜誌今年選特朗普為風雲人物第二名(第一名為「打破沉默者」),把他形容為「煽動者」,回顧他近一年總統任期,無論是左右、貧富以至不同種族間的鴻溝均有所擴大,這也是該雜誌封他為「美利堅『分裂國』」總統的原因。

狂人除了顛覆傳統價值,更在一定程度上重新界定「總統」意義。最明顯是他在推文的發炮,以往即使被視為粗鄙無文的小布殊,也不會這樣做。但維持真人騷「你被炒魷了」式的語不驚人死不休,代價卻是「總統」威信的貶值。狂人上任不久即批評F18造價太貴,軍火商洛歇馬丁的股價隨即應聲大跌。但類似的話多了,對企業的影響已小得多。

總統與國務卿在重大外交政策上立場南轅北轍,換了在以往任何一屆政府發生,肯定引起大動盪,現在外界除了觀望蒂勒森官位還能維持多久,基本上相安無事。當然,蒂勒森一旦去職,遠不只是其個人的事。眾所周知,特朗普用人偏向大企業CEO和軍人兩大派系,蒂氏代表的CEO派一旦失勢,狂人會否更傾向鷹派的軍人一方,朝核危機會否更容易擦槍走火,這恐怕才是世人最值得關注的地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