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報訊】中文大學社會工作學系一項有關貧窮與弱勢追蹤研究顯示,雖然整體的成人及兒童「匱乏」情況有改善,但沒有足夠金錢換舊家具、電腦沒有上網服務的匱乏比率,卻較一四年上升。研究團隊指出,政府只給金錢援助未必能針對性改善問題,制訂扶貧政策應同時考慮基層人士的必需品匱乏情況。
中大社會工作學系研究團隊於一四及一六年展開兩次全港性隨機抽樣追蹤問卷調查,透過匱乏指標來識別社會弱勢情況,兩階段共分析一千四百七十六名成人及五百七十四名兒童的數據。整體匱乏狀況一六年較一四年改善,但「每年一次定期牙齒檢查」匱乏比率仍達百分之廿六點七,是廿三項成人「生活條件清單」中,匱乏比率改善幅度最大一項;有足夠金錢換破舊家具與電腦有上網服務的匱乏比率更不跌反升,分別升二點六及一點三個百分點。
中大社會工作學系副教授黃洪表示,官方採用的「貧窮」定義未夠全面,使用匱乏方式能較全面得知弱勢情況。若政府只給予金錢援助,或未能夠針對性地改善匱乏問題。例如政府不應只給予長者醫療券,直接提供有質素服務會更有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