郊野公園行山徑今起無垃圾桶

郊野公園行山徑今(15日)起不再設垃圾桶。負責清潔山徑垃圾的技工憶述,郊野公園垃圾林林總總,連高跟鞋也有。高峰期需搬五十包垃圾落山,途徑青苔山澗和獨木橋,險象橫生,他們感謝移除垃圾桶可減輕工作負擔。漁農自然護理署期望垃圾桶全面移除後,市民做到「自己垃圾自己帶走」,技工未來可專心設施維修工作,向市民提供更美好的郊野公園環境。

漁護署過去五年在全港郊野公園整體收集的垃圾量,平均每年達三千四百噸,一五年開展「自己垃圾自己帶走」,逐步移除郊野公園路徑上的垃圾箱及回收箱,由五百五十三個,減至去年的二百五十六個。今日起,行山徑不再設垃圾桶。負責山徑清潔工作長達三十年的漁護署農林助理員陳達仁憶述,以往一個山頭需派出五至六人為一隊到不同行山徑收集垃圾,遇上聖誕、中秋及重陽等旺季,一個山頭可收拾四十至五十包滿滿的垃圾。每人要用擔挑,各挑六包垃圾落山,每包重七公斤。若遇下雨天,垃圾沾濕雨水加重,工作人員每轉需花上三小時,共將重達四十二公斤垃圾搬落山:「秋冬行山旺季,有時要行多兩三轉(搬垃圾),咪話唔辛苦!」

垃圾量大 有斷踭高跟鞋

垃圾不但數量龐大,種類也繁多,有只喝一口水即整瓶丟掉的膠樽、露營帳篷及用具,還有斷了跟的高跟鞋:「估計可能係好少行山經驗的女士遺留的。」漁護署技工黃偉倫補充:「最過分係報紙飛滿整個山頭,需要用長竹竿喺山坡度鈎番嚟。」黃續說,有新人因太辛苦而離職,同事留下來只為六個字──「熱愛郊野公園」。

近年加強宣傳「自己垃圾自己帶走」,陳達仁說,確實見效,山徑垃圾逐年減少,現在每周上山一次,每次只有十數包垃圾。他歡迎垃圾桶全面移除,認為同事可以多些時間做其他工作,包括設施維修,開闢小徑及維修涼亭等。

建議自備減廢三寶上山

漁護署郊野公園護理主任(特別項目)陳靜嫻表示,會繼續密切留意行山徑衞生情況。她的「減廢小貼士」是建議市民自備水樽、毛巾及環保袋上山,減少產生山徑垃圾。

記者陳錦燕

第一手消息請下載on.cc東網iPhone/iPad/Android/Windows Phone App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