教育被視為向上流、脫貧的機會,但去年貧窮情況報告反映,擁有大專或以上學歷的在職貧窮人口有上升趨勢,過去五年增加約一萬人,至去年的二萬八千三百人。高學歷無助改變命運,有學者認為,高學歷在職貧窮人口增加,與市場充斥為期一至兩年的短期合約有關,當中就讀文科、文學、純科學的畢業生更是人浮於事。
二○一六年貧窮情況報告提到,港府恒常現金介入後,去年本港在職貧窮住戶共十四萬三千,貧窮人口有四十七萬五千。雖然較前年減少二千人,貧窮率亦維持百分之八,但擁有大專或以上學歷,即學位及非學位的在職貧窮人口,由二○一二年的一萬八千四百人增至去年的二萬八千三百人,當中一萬七千人擁有大學學位,較一二年的九千三百人多近八成。
理工大學社會政策研究中心主任鍾劍華認為,近年市場上,不論政府部門、私人或教育機構,均以短期合約聘請員工,因僱主希望「揀人」時有更大彈性,部分行業,如社福機構受獲批的資助金額影響,只能「一年一年咁簽」,加上過去十多年大學生薪酬無明顯變化,因而令更多高學歷在職貧窮人口出現。
至於哪一行業才可成功脫貧,他認為現時護理、醫科、物理治療等「一定有人請」,但要不怕辛苦,就讀文科等學生,畢業後的薪金明顯較低,建議港府帶頭減少短約。
報告又提到,深水埗與黃大仙的在職貧窮住戶比例較為明顯,分別為三成七及四成一,遠高於整體貧窮在職住戶的三成四。鍾劍華指,深水埗位於市區,吸引市民居住,可節省交通費,又方便擔任薪金低、工作時間不穩定的工作,如清潔工。
另外,報告揭示政策介入後,最多貧窮人口住在自置居所,即居屋約四十五萬七千人,貧窮率達四成五。報告估計,因住在自置居所的多為沒有從事經濟活動及長者,亦有部分屬「低收入,高資產」退休長者,貧窮率因而較高。公屋及私樓貧窮率雖未如自置居所高企,但兩組有兒童住戶的貧窮率分別為三成八及五成六,遠高於整體貧窮住戶的兩成七,反映家庭負擔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