香港大學2015年一項調查指出,全港12至29歲人口組別中,持續出現超過六個月隱蔽行為的青年約有16,900人,而計算隱蔽行為少於六個月的潛在隱蔽青年,人數更可能高達41,000人,情況令人擔心。隱蔽行為不是偶發性的,而是經歷一段時間的轉化,只要細心留意是可以被察覺的。
13歲的傑仔,初期出現間歇性無故缺課,漸漸他開始與同學疏離,減少社交活動,也少與家人接觸。傑仔的缺課情況持續,因為沒有及時的專業介入,在短短3個月裏由缺課變為輟學,並長期隱蔽在家,成為隱蔽青年。
面對孩子出現隱蔽情況,家長除了焦急和無奈,相信更多的是一種強烈的無助感。傑仔爸爸在兒子隱蔽初期,心情十分着急,用盡各種方法,或是威迫、或是利誘,希望兒子盡快從隱蔽的黑洞走出來。然而,隨年月過去,傑仔依舊不為所動,爸爸腦海中出現無數問號,甚至自責。聖雅各福群會「連繫」計劃過去一年接觸了近百個隱青個案,不少個案的父母都有這種感受,但到底問題出在哪裏呢?
其實要陪伴有隱蔽狀態的孩子,需要的往往是「慢」!慢下來,好好聆聽他們的內心需要;慢下來,好好陪伴他們選擇自己成長的步伐。
經過社工一次又一次的家訪,漸漸與傑仔建立了一份信任,並願意與社工外出,參加不同活動,重新建立自我形象。原來傑仔升中後成績一直追不上,亦找不到適當方法面對,也未能與新同學建立關係,久而久之就不想上學。在社工鼓勵下,傑仔在暑假期間成為青少年中心的義工,在功課輔導班協助導師教導小學生。9個月過去,傑仔由被助者慢慢變成助人者,建立了自己另一個身份。
面對孩子的隱蔽情況,除了家長的努力,也可尋求專業人士協助。家長對隱蔽青年服務有任何查詢,歡迎致電2889 5308與我們聯絡。
連繫-隱蔽青年重返社區計劃
聖雅各福群會-青年服務
計劃經理林志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