橫眉冷看:做傳媒也是千古之事

有電台的一句宣傳口號,大抵每天要播放數十次,口號就是「講香港人話」。該台又有一個長壽的廣播劇,劇中角色眾多,最主要的丑角,便是一個來自內地滿口鄉音的女子,不少為中央、為香港建制派發聲的言論都是出自她口中。此人表達意見後,大多立即遭人圍攻,據劇本的安排,她在爭辯中十居其九都會處於下風,往往被人當作傻子般看待。

作為一個公眾的電子傳媒,上述的做法就會在有意無意間替聽眾「洗腦」,讓不少香港人愈趨於畫地自限,愈對內地產生排拒感。這樣對香港當真是好事嗎?假如中港之間的鴻溝愈來愈深,港人真的會有更好出路嗎?

豈止電台,就算是傳聞親中的免費電視台,也愛着力宣揚本土情懷。香港一區一區的文物風尚都在用心搜羅、報道。這樣子的內容本不是壞事,但在這當兒則似乎不大合適。所謂「天之道,損有餘而補不足」,目前社會上「港人為先」的思想顯然是過於濃厚,而非「不足」。過多宜損,過少宜添,這才是正理。

近年社會上已有提倡港獨的暴徒以捍衞本土的流動小販檔為名,明知對方違法,仍用武力阻止政府人員執法,甚至用磚頭攻擊警察;又有支持本土思潮的小學雞政客,在宣誓儀式上口宣「支那」,侮辱全球華人;更有大學生在校園內掛出支持港獨的標語,公然與校方對着幹。凡此種種,都可見本土甚至獨立的思潮已氾濫成災,遠遠超出了合理的尺度。

古人說「文章千古事,得失寸心知」,可見立言對當世、後世的影響是如何深遠。當代電子傳媒可能比從前的著述者影響更深,他們更應該承擔起社會責任。搶收視率、收聽率容易,將來要想搶回失去的人心就困難了,掌握第四權者,能不慎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