筆下風雲:共享單車優勢變敗筆

共享單車半年前才進軍香港,結果未能如內地那樣大受歡迎,反而一波多折,繼初期被人惡意破壞,近日又因為違泊問題遭多個政府部門掃蕩。幾可肯定,在法例和市場皆未能與時俱進之下,共享單車在港注定難以普及,甚至已到了壽終正寢的時候。

這樣說絕非誇張,要知道共享單車的「煞食」之處,不止是租賃和付費方便,而是租用和交還地點同樣便捷,在深圳基本上只要是單車徑都可租可還,沒有地點限制,但在香港則不然,必須在指定地點租車和停泊,方便性大打折扣,如此一來便跟傳統租車舖分別不大,有些人甚至覺得電子付費遠不如現金交易可靠安全。由此可見,共享單車的最大優勢來港後變成最大敗筆,還怎麼可能發揚光大?

香港創新科技落後已有多個國際調查證明,毋須筆者贅言,而之所以落入如此尷尬局面,固然是港府法例落後、官僚思維守舊,但市場太細、市民的舊有習慣根深柢固也是原因之一。香港的單車徑既不連貫,路面又不夠闊落,以致泊車難的問題解決不了,加上港府政策不敢過分向共享單車商戶傾斜、提供太多便利,以免激起傳統商戶反彈,共享單車落戶香港阻力重重,甚至距收檔不遠,何足為奇。見微知著,這正是創新科技在港難以全面推行的縮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