間質性膀胱炎 專襲女性

膀胱炎一般可用抗生素治愈,但若反覆發作或久醫未愈,可能是慢性間質性膀胱炎。泌尿科專科醫生表示,此病主要出現於年輕女性,病人極易尿急。有女病人病情嚴重至搭港鐵每兩個站即要「撲廁所」,目前醫學界仍未找到確實病因,難以預防,亦無有效針對此病的療法,醫生亦束手無策。

內壁黏膜受損 肌肉發炎

膀胱內壁有一層黏膜,用作防水及保護膀胱肌肉。泌尿科專科醫生傅錦峯解釋,常見的膀胱炎只影響這層黏膜,一般由細菌感染引起,病人出現尿頻、小便赤痛或帶血等症狀,處方抗生素可康復。不過,間質性膀胱炎病人的內壁黏膜受損,令尿液的刺激物經黏膜缺口滲入膀胱肌肉,刺激肌肉慢性發炎。黏膜為何出現缺口,如何導致膀胱發炎,醫學界現時未有定論。

傅錦峯指出,此病主要影響二十至四十歲女士。一般人膀胱盛載四百毫升尿液會尿急,但間質性膀胱炎病人只有一百毫升尿已經要找廁所,「雖然個病唔係損害病人器官功能,但好困擾佢哋嘅生活。」

中學女生每晚夜尿達六次

傅提到,有四十多歲女士經常忍尿,令膀胱感染細菌發炎,即使服藥治好感染,尿頻情況仍未見改善,搭港鐵每兩個站要落車找廁所。有廿九歲女士搭巴士尿急,死忍到落車,但尿意此後緊纏着她,每隔個多小時要去一次洗手間。更有中學女生一天要去二十次廁所,每晚起床五至六次排尿。

根據傅的臨床經驗,部分病人曾因忍尿而感染細菌性膀胱炎,服抗生素治好細菌感染後,仍持續尿頻,排除其他原因導致尿頻後,懷疑屬間質性膀胱炎。要確診間質性膀胱炎,需用水谷脹膀胱,以內窺鏡檢查內壁黏膜有沒有出現紅點或潰瘍,做此項檢查需全身麻醉,不少病人怕麻煩卻步,無法確診,因此難以估計全港多少人患此病。

尿急切忌死忍 防感染自保

現時並無有效治療間質性膀胱炎的方法,傅錦峯表示,可向病人處方藥物抑制尿急感覺,但治標不治本;有療法是把水注入膀胱,以「谷大」膀胱容量;亦有灌藥水入膀胱或口服藥物,以修補內壁黏膜,但效用均成疑。他建議市民應防範感染細菌性膀胱炎,包括多飲水及避免忍尿,盡量減少風險,若膀胱炎久治未愈,需諮詢醫生。

本欄與香港私人執業專科醫生協會和公共醫療醫生協會合作,推出醫學專題報道,每月最後一個周五刊登。

記者張汶樂

第一手消息請下載on.cc東網iPhone/iPad/Android/Windows Phone App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