耗資近六千三百萬元的「地區主導行動計劃」淪「大白象」計劃?政府去年撥出相關巨款,旨在做好地區行政和管治,卻被多區區議員批評成效不彰。其中土瓜灣區聘請「地區旅遊大使」改善旅遊巴違泊,卻淪為行行企企的「無牙老虎」;沙田區花費巨資在天橋底開拓活動空間,卻因位置「騎呢」,擔心乏人問津;將軍澳區欲改善阻街問題,惟阻街雜物堆積如山。
政府在一六年施政報告,建議在全港十八區推行該計劃,透過區議會給予意見,再由民政事務總署統籌各部門行動,揚言「地區問題地區解決」。該計劃自去年四月起,獲撥款六千三百萬元,平均每區花超過三百萬元。
土瓜灣為內地團購物熱點,惟違泊的旅遊巴對居民造成困擾,早前更發生旅遊巴撞斃兩主僕意外。民政處去年九月以時薪約五十二元招聘「地區旅遊大使」,到旅客聚集點勸喻旅遊巴司機,不要在禁區上落客及違例泊車。不過大使「落區」半年,記者日前到土瓜灣違泊黑點,民樂街及崇安街,仍然可見大量旅遊巴在街上違泊。而記者在上址找了逾兩小時,卻未看見有關大使,及後致電區議員查詢,才於崇安街找到三名大使,惟他們只「指手畫腳」作呼籲,並沒有要求違泊旅巴駛走,旅客及旅巴仍逼滿行人路及馬路上。
九龍城區議員林博直指,相關大使完全起不到任何作用,「揸住個喇叭仔同埋宣傳單張,司機唔會驚佢哋(大使)。」他又指,由於大使多屬年輕人,多為剛畢業的大學生,很多時「畀司機兇番轉頭。」林又稱,不少附近住宅需另外出錢,聘請額外的管理員去疏導遊客,甚至最終要靠執法部門出手。
沙田區在該計劃下,斥資三百二十八萬元,在沙瀝公路天橋底的空地規劃「創建活動空間」用作表演及展覽場地。沙田區議員黃冰芬卻指,相關空間位於行車天橋分岔位下,無瓦遮頭,影響觀眾及表演者。而上址設施放置數月後,已經開始生銹,地下木板亦呈鬆脫。黃又稱上址已「有啲吊腳」,憂慮落成後無機構願意接手營運,最後活動空間無人使用。
除了設置活動空間,沙田民政處亦撥款八十萬元處理單車違泊,不少欄杆上已加裝防違泊的鐵網。但記者日前到大圍港鐵站一帶,仍看見不少單車隨處擺放在路邊。黃冰芬指,違泊情況普遍未改,而運輸署提供的數字指有足夠泊位,但實際情況卻是不少泊位無人使用,資源錯配,變相浪費。
此外,阻街問題是將軍澳區一個重點改善項目,惟動用了十多萬元作宣傳及增派人手管理,區內阻街黑點依舊猖獗。寶康路的行人路上,經常堆滿發泡膠箱、膠筲箕及垃圾。記者日前巡查,剛巧遇上食環署職員巡查,惟該職員並未理會上址雜物阻街的情況。西貢區議員陳繼偉表示,該計劃作用不大,阻街問題仍然處處。他又指食環署職員經常因為找不到阻街物的事主,「就由佢(雜物)擺喺度」,亦鮮有發告票,阻嚇性甚低。
立法會議員劉國勳指出,該計劃原意是好,不過只是「治標」的方法,有機會「好快打回原形」,認為根治問題應從政策入手,再下達前線執法,才可有效改善問題。
民政事務總署發言人表示,九龍城民政處會繼續定期與相關部門及旅遊業議會的代表,共同跟進處理區內旅遊巴問題。而對於阻街的情況,西貢民政處會不定期巡視、勸喻及警戒商戶。至於沙田的創建空間項目選址,專責小組認為有關地點既交通便利又較遠離密集民居。
圖/文:專案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