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有正能量:落區餸暖

香港人為生活奔波勞碌,很多人感嘆鄰里關係不如往昔,有年輕人為了進一步認識自己的社區,選擇親身「落區」探訪基層市民。東華三院伍若瑜夫人紀念中學一班中五學生,便揸起鑊剷烹調飯餸,為區內有需要人士送上溫暖。

「一盒飯可以製造對話嘅機會。」女同學Christine簡潔道出構思這次活動的原因。由於她和拍檔Joanna常在家幫忙煮飯,二人均輕鬆完成指定菜式翠肉瓜炒肉片飯。但另一邊廂,有同學切菜炒肉時雞手鴨腳,導師在旁不忘提點:「最緊要熟呀!」二十多名同學仔在廚房大戰多個回合之後,終於陸續炒好餸菜,並且分工合作將飯盒打包,離開社區中心到葵青區一個街市附近派飯去。

幽默開場白 減長者戒心

縱使送飯當日烈日當空,同學們被曬至大汗疊細汗,熱情卻沒有減退。Christine和Joanna在大街繞了一圈向基層長者送上飯盒,不過數度「食檸檬」,最終在後巷找到一名拾荒婆婆,她收下飯盒後連番道謝,三人其後更傾談了一會,讓女生們更了解婆婆的生活。Joanna事後說:「其實初時有啲驚,不過婆婆收到飯盒後同我哋握手講多謝,好開心。」Christine則笑稱,用了較幽默的開場白,並主動「報自己咩來頭」,讓對方放低戒心。

葵青區為本港人口老化速度最快的地區之一,Joanna直言最困難的是尋找真正需要幫助的對象:「平時返學唔會行入後巷,今日先知原來有婆婆會喺度整理紙皮。」雖然都是日常會走過的街道,但她指這次活動教曉她多點留意身邊的人和事:「第一次行呢條路會周圍望吓,用心睇吓呢個社區發生緊咩事。」

親身交流 了解真正需要

對於活動中的所見所聞,Chritstine認為跟學校學到的或網上流傳的有很大分別:「可能平時會覺得拾荒長者比較難相處、生計好艱苦,但原來傾落先知有啲長者其實好好傾,又或者只係因為悶、想搵嘢做先出嚟執紙皮。」她補充:「每一個城市都有啲人被我哋忽視咗,只有親身交流,先可以真正了解佢哋需要咩,同呢個社區缺乏啲咩。」

圖:吳啟偉

文:林幸泉

第一手消息請下載on.cc東網iPhone/iPad/Android/Windows Phone App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