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報訊】自二○○○年初起,《明報》一直於報頭印上「公信力第一」字眼,其理據部分來自中文大學傳播與民意調查中心進行的本地新聞機構公信力調查。不過,《明報》於該調查的公信力排名持續下滑,排名於一四年由第二位下跌至第三位,最終「跪低」刪去「公信第一」字眼;而於去年的最新調查當中,《明報》仍維持第三位。
雖然多年來以「第一」自居,但《明報》過往報道曾多次出錯,一五及一六年便分別有七十四及七十八則新聞須刊登「更正與澄清」,而今年至八月為止亦有四十八宗,當中更有逾九成半要向讀者或涉事人「致歉」。而錯得離譜首推一三年十月一日早上,明報即時新聞將時任行政長官梁振英「稍後將致辭」誤報為「稍後將辭職」,修改一次後仍寫錯為「致職」,最終承認出現重大錯誤,向讀者致歉。
除網站錯漏百出,《明報》本身亦曾鬧出笑話,一五年三月一日該報刊登一則涉及男子於大圍站墮軌身亡的新聞,其中一張圖片說明誤寫成「死者到大圍站認屍後,十分傷心。」被網民截圖瘋傳,其後《明報》於網站更正,在「死者」之後加上「家屬」二字,惟已印製的報章則未有更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