旅遊發展局日前於紅館舉行香港電競音樂節,並進行「英雄聯盟」電子競技邀請賽,獲得遊戲愛好者的熱烈歡迎。來自多個地區的「世界冠軍」及職業選手雲集紅館較勁,而多場賽事在網上利用八種語言直播評述,有數十萬人同步收看;加之場內外有大量的周邊產品進行展銷,營造出充滿嘉年華的歡樂氣氛。面對電競業急速冒起的勢頭,香港又是否真的準備好了?
電子競技,英文名為「eSports」,是一種透過電子設備與他人進行智力及反應比試的競賽項目。遠在上世紀七十年代,電子遊戲比賽率先在美國史丹福大學誕生,以一隻名為「太空戰爭」的遊戲作為項目內容,學院內的學生均獲得邀請參賽。及至八十年代,電子遊戲的參賽者開始以組隊形式參與,並開展各類聯賽的組織活動。至於世界知名大賽,則始於一九九○年的「任天堂世界錦標賽」,吸引全球各地的選手參與,為電競行業打下一定的基礎。
不過,當提到近年電競業急速的發展,就不得不提南韓政府的政策帶動。時值亞洲金融風暴過後,南韓飽受經濟衰退的困擾,故推出多個創新的產業,其中一項即為電子競技業。於二○○○年前後,南韓電子競技協會在文化運動旅遊部的籌組下成立,作為推廣電子競技運動的專責部門。另外,南韓亦有一批專業的隊伍選手,並在多場賽事中獲勝,使其「國家隊」成為全球公認當今實力最強的團體。
至於中國內地也不遑多讓,國家體育總局已將電子競技運動列為正式的體育運動,並建立系統性的訓練及培訓模式。例如,在一六年正式將其規劃入專科及專業名錄,內地高校能在體育的一級大項科目下,開辦與電子競技相關的學科課程。此外,騰訊控股旗下的遊戲公司亦承辦過世界電子競技大賽,而亞奧理事會甚至於數月前宣布,在二二年的杭州亞運會中,電競將會成為比賽項目之一。
回看我們的香港,最近有投資公司指出,全球電競市場的總收入於去年達到三億多美元,而香港亦有望成為全球電競中心之一,但條件是必須訓練出電競界「傅家俊」式的神級人馬。的確,作為新興行業,在許多香港人眼中,仍會視電競為日常的「打機」活動,而讓「打機高手」成為一種職業亦是令人難以適應。更何況,即使電競以後能被視為一種專業的體育,又有多少家長願意放手讓子女投身電競行業呢?
在今天依然講求學而優則「師」的社會,對中產、專業的工作是何其仰慕,即使香港桌球界出產過純本土的傅家俊或吳安儀,但又有多少人願意走上一條只為興趣和理想的路途呢?當然,對於體育項目來說,還是需要當局政策的扶持,但問題是,政府有否足夠的遠見看到一個行業崛起的契機?
從客觀角度來說,多地的政府為提高透明度,早已將網上社交媒體定位為恒常的訊息發放渠道;但今天香港的局長們,每月仍花費十多萬元聘請「創新專才」管理社交媒體,而部分政策局更是近日才首度開設專頁,究竟是時代變得太快,抑或是當局真的一成不變?是的,香港近年創新程度根本跟不上國際潮流,電子貨幣還停留在十數年前的八達通年代,政府卻愛理不理地目送一批又一批科技人才遠離本港謀生,真的不得不令人有所警惕,同時亦留下一絲絲的慨嘆。
必須重申,最終電競業能否在香港開枝散葉,還真看當局的悟性,如何倣效南韓或內地政府推行相關的產業化。不過,至少旅發局最近是作出了一個不錯的示範,成功引起市民對電競行業的關注,亦可算是千里之行的第一步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