綠色先鋒:衣舊剩放

「送嚟屋企嗰時,連自己都唔記得買過啲乜!」你收到網購速遞包裹時,可曾有過這樣的想法?香港物質生活豐富,不假思索下購買的一大堆物品,最終可能囤積家中淪為廢物。有機構就舉辦活動,邀請過度購物的過來人分享經歷,又提供場地,讓參加者將家中不穿的衣物拿出來,供其他人帶回家,讓「廢物」變回衣物。

任職設計師的小明,過往亦曾過着「濫購」的生活。她笑言自己過往「唔諗就買」,每個月平均花費二千元在網上購物。除了買衣物外,她亦會買很多只用一次的物品,如用作拍照道具的巨型復古鐘,和超過一米高的雀鳥木雕。

同類情況不只出現在小明身上,活動參加者凌小姐亦指,經常「一見到啲衫減價就會買」,有時網購的衣服顏色或尺寸不對辦,就不會穿着;另一參加者黃小姐則表示,自己會買很多同款而不同顏色的化妝品,整理物品時曾發現重複購買同一色號的指甲油,更一次過扔掉十幾支過期的指甲油。

主辦單位綠色和平早前進行有關港人購買衣物行為的調查,在一千名受訪者中,有六成八人承認自己擁有的衣物比需要多,比例較其他地區,包括內地、德國、台灣及意大利等高;而擁有未剪牌的新衣比例,更在上述地區中名列前茅。

整理家中物 謹記「斷捨離」

活動又邀請了雜物諮詢師譚穎橙,分享如何整理家中物品。她指,過往接觸不少個案,出現「買完又唔知自己買咗,想用嘅時候又搵唔到」的情況,最後形成惡性循環,重複購買同一樣產品;又有人不了解自己喜好,買了回來又不會穿。她建議執拾前,應先了解自己的需要,並以「斷捨離」精神,即斷絕不需要的東西、捨棄多餘的物品來整理家居,又應該趁物品狀態仍良好的情況下,轉贈予他人或賣出去。

綠色和平項目主任李逸燊指,消費品包括衣物、電子產品、化妝品等,在生產過程中會造成各種污染,若然市民實踐「斷捨離」精神,只買有需要的衣物,便不會過度消費,生產商或會因此減少生產,從而減少污染。

文:鍾晴

圖:吳康琦

第一手消息請下載on.cc東網iPhone/iPad/Android/Windows Phone App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