市區靚物業長擺荒廢,政府被轟「敗家地主」!港府不時大呻「地從何來」,惟目前不少可供非政府組織(NGO)租用的政府過剩物業已荒廢多年,翻新後即可投入服務,當中更不乏位處半山的「地王」。其中灣仔逾萬呎營舍十年前已交還地政總署,惟因租客需付天價維修斜坡,迄今無人問津;政府產業署年初公布大批政府過剩物業可供出租,但部分物業因已丟空多時,要耗費大維修,承租租約期短並不划算,致無人承租。立法會議員及區議員均斥部門僵化,浪費土地資源。
位於灣仔大坑道的衛斯理村平房區,早於五十年代興建,至九十年代清拆,相鄰的衛斯理營舍則因應灣仔區議會建議而保留,及後擬以短期租約出租予非牟利社區團體,並於○六年交由地政總署管理。惟該用地佔地逾一萬平方呎,至今仍未見發展。「咁大笪地要嚟養蚊,分分鐘傳播疾病不特止,仲要特登請個人返嚟,睇住間『鬼屋』,你話政府係咪好離譜?」居於附近的李先生亦看不過眼,指該處雜草叢生,招致蚊患,又要耗公帑請保安看守。
記者現場所見,該處重門深鎖,並以鐵絲網圍封,「衛斯理村」的牌匾已銹漬斑斑,令村口不太起眼,惟石建築營舍,外觀仍然良好,未見明顯破損。「個山坡有成六萬平方呎,○八年時工程估價已經要成千萬,依家只會更加貴。」灣仔區區議會發展、規劃及交通委員會副主席林偉文踢爆,過往十年沒有團體申請租用該營舍及相關用地,全部均因在得悉需承擔斜坡安全及維修後打退堂鼓。他已多次要求放寬有關規定,惟地政總署卻一直「企硬」,「咁搞法,只會永遠都租唔到出去。」他建議有關部門可考慮帶頭活化,改建成相關主題的博物館,亦可開闢郊遊徑,以盡快落實還地於民。
政府物業閒置的情況並非罕見,以往政府未有用途的物業只會零散發布,或按申請審議,今年初,產業署改在網上公開招租,廿五個非住宅類過剩政府物業中,港島佔近半。其中位於舊山頂道的山頂倉庫,早於○七年社會已有聲音要求善用。該址樓面面積逾一千六百平方呎,屬二級歷史建築、毗連旅客熱點凌霄閣,至今仍然「無聲無氣」,中西區區議員陳浩濂透露,曾有非政府組織有意承租,但「睇樓」後因維修、交通及間隔等因素而卻步,「依家好多NGO都話唔夠地方用,部門應該作出相應配合,好過嘥咗啲地方。」
同樣在中西區,半山區花園道兩幢前宿舍、域多利道四○五至四○六號、以及前域多利道扣押中心東面部分,亦均未有用途,所涉樓面面積合共逾九千二百平方呎,當中前域多利道扣押中心東面部分,更已空置約十五年。
「個NGO搞好晒維修、水電,可能都要半年,但短期租約一般都得嗰三年,如果之後唔同佢續租,咪變做開荒牛?」中西區區議會地區設施管理委員會主席鄭麗琼認為,有關部門應考慮延長租期,或讓已承租的機構優先續租,以提升吸引力,避免浪費寶貴土地,「好多家暴受害婦女都冇宿位,呢啲地點可以考慮做庇護中心。」
立法會發展事務委員會委員柯創盛直斥,社區設施用地不足,已對市民造成困擾,卻因部門處事僵化官僚,遲遲未能釋出潛在土地資源。
產業署發言人表示,無就非住宅類過剩政府物業估算潛在租金收入,亦無統計申請數字,而維修責任則按租約條款釐定。地政總署發言人表示,衛斯理營舍可供非政府機構申請以短期租約租用作非牟利用途,但承認租用團體須負責範圍內斜坡的維修及保養,根據紀錄,過去十年沒有收到任何團體申請。
圖︰關萬亨、吳啟偉
文︰呂耀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