坦言集:人均居住面積

七月初,國家統計局公布,去年全國居民每人平均居住面積為四十點八平方米,其中城鎮居民人均為卅六點六平方米,農村為四十五點八平方米,比往年都有增加,也比日韓和歐洲大多數國家優勝。農村的住房改善反映出改革開放以來,就連收入和發展水平較低的農村居民,衣食飽足之餘,連住也大大改善,這與內地貧困人口大幅減少相關連。

在城鎮方面,即使近年大城市房價大漲,但因歷史制度因素,城市的老居民多有政府和以前工作的國營企業分配房屋,有房戶的數目比例高,而近年經濟增長,收入上升,有兩套房的居民家庭不少,住房的空間便相應增加。

城市新入戶或未入戶的外來居民,以及年輕人會是缺房戶的主要組成部分。家住大城市的年輕人還有父母等長輩房屋可寄住,沒房帶來的生活問題不大。人均卅六點六平方米放在香港便是一個家庭的居住面積。撇除公屋,這樣的居住空間轉化為房價也不是一般工薪階層所能支付。內地城鎮居民與香港居民住空間的差別,顯示出即使香港的平均收入仍高,內地居民的居住條件、生活質素,也已開始勝過香港了。

這方面不涉及香港的經濟條件,而是特區政府坐擁萬億元儲備,不願開拓土地,建造房子,也不願推行殖民地時代的租務管制,以平抑房價的投機炒賣。雖然不少有房的人變成紙上富翁,人民生活從個人層面至集體、社會的層面都日益惡化。或許要換了政府,住房才會是用來住,不是用來炒的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