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道之行:增立法會答問次數

林鄭月娥出席立法會答問大會,開宗明義直言要改善行政立法關係,歷時個半小時,講了兩個主題,一是會有甚麼實際行動體現政府有心改善與議會的關係;二是通過五十億元教育撥款計劃這個示範單位,來展示政府與教育界不同政治光譜溝通達成共識的成果。

林鄭強調有決心及誠意推動行政與立法建構長期及積極溝通的新關係。何新之有?首先,是林鄭主動要求任內由她親赴立法會出席答問大會,從過去慣例每年四次,可增加至每月一至兩次,以滿足議員質詢政府施政的訴求,亦有助特首第一時間宣示政府的政策性動向。政府願意提升靈活性,將過去硬性規定議員提問要至少在一個星期之前,用書面方式把問題交予政府,改為可減少至三至四日,避免質詢失去時效性。當然,如此一來,將考驗政府官員的回應速度與能力,難度極高。書面問題之外,重要的是可跟進的口頭追問,隨時會殺官員一個措手不及。

須知道,今時今日議事堂上的一問一答,刀來劍往,唇槍舌劍,皆有電子媒體在場錄影或實時報道,議員要藉此機會向官員施壓,官員稍欠準備或經驗不足,那就真的是獻醜不如藏拙了。

林鄭願意加班親臨立法會接受議員質詢,須熟悉各項大小政策議題,對解決疑難的具體方式與方法,雖不至胸有成竹,卻至少要有一定把握,否則隨時會被反對派狠批,視之為拖延時間或欠缺誠意解決問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