探射燈:舊校危爛教局任自生自滅

除公共屋邨的「火柴盒校舍」外,本港現時有近一百間面積低於公營學校標準的「納米N無學校」,部分校舍又舊又爛,惟重置或重建卻是遙遙無期。上環一間小學面積只及標準十分一,要在有限面積「劏」出最多課室,學生上體育課更要徒步至附近社區設施;深水埗一間小學亦出現漏水禮堂、 鋼筋外露、空心牆等,情況令人憂慮。教育界立法會議員批評,學校改善工程於十一年前停止後,教育局未有其他改善措施,而近年教育局進行校舍分配用地中,竟包括同為高樓齡、面積低於標準的空置校舍,被質疑即使重置亦無助改善教學環境。

現時公營學校的標準,小學校舍參考佔地面積約四千至七千平方米,校內並設有十至十四個不同教學用途的特別室,而標準校舍亦須達到為每名學生提供兩平方米休憩用地的規劃指標。

欠運動空間 課室變「劏房」

「一啲普通學校有嘅,我哋學生都享受唔到。」位於上環的聖公會聖馬太小學,現址已有五十三年歷史,學校佔地面積只有四百平方米,樓高六層,不但是「納米學校」,更是「N無學校」──無圖書館、無音樂室、無輔導室、無球場。校內原本九個課室被「劏」成十二個,而天台操場因空間有限,不能打籃球、踢足球,連打羽毛球亦空間不足,學生每次上體育課都要徒步十分鐘至附近社區設施上堂,一來一回減少了上堂時間。

「學校大型、緊急維修,政府係會有回應,但根本性問題唔係少修少補,而係學校空間嚴重不足。」聖公會聖馬太小學校長莫培超表示,小息時間只可讓五、六年級的學生在天台操場休息,但單是這兩級學生已有近百人,逼在細小的操場內,其餘年級只能留在走廊、課室內,設小食部更是空想。

教師需坐走廊長枱改簿

莫校長指,校舍「N無」,每班課室需增設一個圖書櫃及一部電子琴,現時在禮堂內亦間了一部分作圖書館,「唔好以為無圖書館、無音樂室就慳咗,而係十二間課室就要放番同樣資源落去,要學校自資。」他又提到,狹小的教員室擠滿二十多名教師,要背貼背坐,甚至坐在走廊的長枱改簿。他指早前有機會可以搬遷校舍,但最終政府擱置有關計劃,現時同區已無空置用地或校舍可用。

「嚟咗(做校長)四年,每日都唔知邊個地方會有問題,我同主任定期巡視吓邊度有潛在剝落嘅危機。」下年度踏入六十周年的聖公會基愛小學,位於深水埗的校舍一直深受滲水問題困擾,校長陳嘉文坦言,禮堂結構日漸老化,每逢下大雨都會漏水,現時以帆布遮掩漏水位置,「下次都唔知喺邊個位漏。」

教員室、課室、走廊,處處發現天花剝落或滲水的情況,陳指,「呢到係空心牆,隔籬係洗手間,啲水會由入面滲出嚟,成幅牆係濕嘅。」而樓梯頂更出現鋼筋外露,「近月整完好快又有新裂縫出現。」

他又提到,由於校舍未能安裝升降機,不少邀請校外嘉賓的活動如音樂節、書展等,都困難重重,「學生寫低嘅願望,大多都會提到學校可以變大,學校唔好漏水,佢哋嘅願望只係咁簡單。」

校長批重置校舍亦屬殘舊

「空置嘅校舍有一定年期歷史,成四、五十年,再申請呢啲校舍意義又係邊度呢?」陳指,面對校舍不斷維修,他期盼的是政府給予一個時間表,讓這批「非火柴盒校舍」得以安置。

教育局發言人回應指,校舍面積少於三千平方米、校舍樓齡逾三十年的學校,目前約有一百所。截至一七年五月底,全港共有二十四幅預留作學校的用地已經有具體建校計劃,其中部分用作重置學校;並有十八間空置校舍和兩間部分空置校舍,留作學校或其他教育用途。發言人指當確認有建校用地或空置校舍需分配作學校用途,局方一般會通過公平競逐的校舍分配工作,公開邀請全港所有合資格辦學團體申請。

圖:關萬亨、吳康琦

文:周詠欣

第一手消息請下載on.cc東網iPhone/iPad/Android/Windows Phone App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