競爭第一不足恃 貧富懸殊最堪憂

瑞士洛桑國際管理學院發表新一年世界競爭力報告,香港蟬聯全球最有競爭力地區,但同時指出香港住宅寫字樓租金高昂,生活成本指數貴絕全球,報告看似自相矛盾,其實反映了一個冷酷的事實:香港既是大企業及有錢人的天堂,也是小企業及基層市民的地獄。

香港近年在多個國際及內地競爭力排行榜每況愈下,與老對手新加坡的差距愈拉愈闊,但瑞士洛桑國際管理學院的調查報告力排眾議,香港連續兩年名列榜首,壓倒今年排第三位的新加坡。根據這份報告,四大評分基準中,香港在政府效能及企業效能兩方面位列全球第一,基建排名則微升一位至第二十位,這是香港競爭力維持獨佔鰲頭的主要原因,但在經濟表現的評分基準中,香港已由去年第五位急跌至今年第十一位,其中,代表當地市民生活成本的類別,香港在被調查的六十三個經濟體中排名倒數第二,反映生活成本幾乎冠絕全球;至於本地經濟方面,香港排名亦由第十九位跌至二十六位。

調查結果出爐,港府急不及待自我貼金,認為這是對香港過去努力的肯定,但民間則大搖其頭,認為難以置信。事實上,市民的切身體會不會錯,報告內容同樣有所根據,香港仍然是世界上最賺錢的地方,否則地價與租金不會搶到那麼高,可以看到,一家以倫敦為總部的大型外資銀行,每年在香港賺取的利潤高達數百億元,令人咋舌;另一家本地大企業,回歸以來的二十年內資本規模比回歸前增加數十倍,遠遠高於同期本地經濟總值的增長幅度。正由於香港的地產業太好賺了,近年吸引大批內地企業來港攻城掠地,在港府土地拍賣中,「過江龍」直有壓倒「本地薑」之勢。但另一方面,本地中小企則慘淡經營,傳統老字號更是一家接一家關門,讓位於大型連鎖商店,這在領展管理的公共屋邨商場表現得最為明顯。

同樣值得注意的是,當大企業在香港賺得盆滿缽滿,絕大部分打工仔的生活水平則是王小二過年,一年不如一年,大學生踏入社會首份工作的薪酬更是二十年未變;另有調查顯示,本地創業人數呈下降趨勢,原因是租金太高,成本太貴,迫使許多有意創業者打消念頭,相比之下,上世紀七、八十年代,香港人相信「只要肯努力,總有出頭天」,哪怕經營一個「走鬼」地攤都有機會發達。事實證明,港府施政傾向大商家大企業,對中小企及基層市民不利。古人說,天之道,損有餘而補不足;人之道,損不足以奉有餘,香港在這方面堪稱典型,本港貧富懸殊長期冠絕全球發達經濟體,基層怨氣沖天,也就不足為奇。

這就是香港,充滿矛盾對立,光怪陸離,既是超級富翁雲集之地,同時貧困人口超過百萬;資本大鱷張開巨口,鯨吞狼視,小企業則掙扎求存,今日不知明日事,正如狄更斯在《雙城記》中的名言:這是最好的時代,這是最壞的時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