活化工廈政策於二○一○年四月正式啟動,到去年三月宣布結束,六年來吸引不少主打創業的租戶入駐,空間靈活及租金廉宜,且地點適中是吸引力所在。可惜,活化政策成效不彰,流於紙上談兵,反而業主借勢加租,令年輕創業者被迫苦苦支撐,進退失據。
活化政策首先要解決工廈的安全問題,殆無疑問。樓宇改建以配合創業類型的活動,要得到屋宇署的同意,不影響結構安全,最大問題在於火災之風險。由於工廈個別租戶必須領有消防處簽發的製造或儲存危險品牌照,間接或直接影響其他租戶的合法營運,令問題變得複雜。
值得注意的是,文娛康樂活動要進入工廈絕非易事,雖然廣受中產家庭歡迎。今年四月,發展局曾建議放寬非工業用途的限制,如准許經營藝術工作室。但根據城市規劃委員會的定義,所謂藝術工作室,即創作工場及各類表演的排練場地,並不包括提供直接收費的現場表演,如舞蹈、音樂等。換言之,HA的經營被地政總署視為違規。
活化工廈必須重新出發,發展局有責任提供強而有力的領導,展示政府的誠意與決心。現時政出多門,包括城規會、地政總署、消防處、食環署、屋宇署、入境處以及民政事務總署等,各有各管,互不協調,令工廈租戶往往無所適從。
新政府倡議與民共議,以展示施政新風格。發展局須通過與工廈不同持份者溝通,優化活化工廈的政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