暑假將至,對於莘莘學子來說,應該暫時可以將學業壓力放下,進行一些休閒活動,是充電大好時機。然而,在報章、雜誌及宣傳刊物,不難發現大大小小關於暑期班、交流團及訓練課的宣傳,仿似提醒家長,要抓緊暑假的黃金機會,讓子女體驗「非一般」的經歷。於是,學生們的暑假被安排得較上學「更充實」、「更緊湊」及「更漫長」。這意味,休閒活動變得少之又少,甚至不被重視。
台東大學副教授陳美芬2009年發表《休閒治療之應用與發展-兼論日本奧熱海療院案例》研究論文,當中指出,「沒有正當的休閒活動來紓解體能及情緒,容易造成行為偏差的問題」。意即個人需要透過休閒活動紓解身心壓力及調適生理、心理、精神及社交方面,以達致平衡及健康狀態。
香港是爭分奪秒的地方,家長為未出生的嬰孩報名讀幼兒班,尚未走路的幼兒已開始報讀遊戲班(playgroup),生活日程非常緊張,面對壓力過大。當壓力囤積而沒有適當渠道紓緩,便會影響身心健康。陳美芬教授指出「休閒」具有治療性,美國已利用「休閒」來「治療」。
因此,建議家長暑假除了安排實務性活動外,不妨考慮與子女一齊制訂暑假時間表,不但可以增加親子溝通,更可幫助兒童減壓及調節情緒。例如:兒童可以每天決定一項活動,由他建議玩甚麼、如何玩及怎樣玩,為兒童提供足夠空間和機會,藉此得到愉悅感受及釋放有益身心的情緒。其實,無論兒童或大人,也應該充分利用及享受休閒時間,讓自己好好休息及放鬆一下。
聖雅各福群會
方舟生命教育館館長羅秀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