探射燈:漁署38營地無急救設備

露營營地欠急救設備,漁護署慢半拍。現時不少政府設施均有配備急救箱以備不時之需,康文署在轄下營地加裝自動心臟去顫器,惟現時漁農自然護理署轄下的三十八個露營營地均未有配備任何急救設備。有救護員工會代表直指,大多露營營地位置偏遠,救護人員到達需時,如現場配置自動心臟去顫器,傷病者可在黃金時間內獲救治,大大增加其存活率。有急救專家指心跳紊亂不能靠心肺復甦法回復,必須使用自動心臟去顫器回復正常心跳,否則患者心搏會在數分鐘內停止並死亡。

本港每年平均有約六千宗於醫院外發生的突發性心臟驟停個案,隨社會的急救意識提升,現時本港多個商場、學校及政府設施均有配備急救箱及自動心臟去顫器以備不時之需,其中康樂及文化事務署早於一一年起,在轄下所有泳池、水上活動中心和泳灘及陸上共三百六十六個康樂場地裝置自動心臟去顫器,而近月轄下的貝澳營地亦加設自動心臟去顫器,以提升場地的急救設備。

位置偏遠 救護員難即到

但本港現時大部分的政府指定露營營地均屬漁護署管轄,記者日前巡視發現,其轄下三十八個營地均未有加設自動心臟去顫器或急救箱等急救設備,其中位於大嶼山,有六十個營位的南山營地及位於北區,有四十個營位的鶴藪營地均設有涼亭、燒烤爐、枱櫈、晾衫架,甚至浴室等多種設備,卻未有加設任何急救設備。此外,位於大欖郊野公園,設有三十個營位的田夫仔營地屬較大型的營地,同樣未有配備任何急救設備,而營地位置偏遠,由荃錦郊野公園管理站開始步行約兩小時方可抵達,一旦發生任何意外,救護人員難以即時趕至。

去顫法成功率每分鐘降

「當個心跳到亂咗泵唔到血,就要整停佢重新啟動。」聖約翰救護機構助理訓練經理鄭錦華指,自動心臟去顫器對拯救因突發性心臟病、窒息、遇溺、休克或體溫過低等導致的心搏停止十分重要,因心臟去顫法是在極短時間內發放出大量電流經過心臟,把完全失去協調而各自收縮的心肌暫時停止活動,使心臟能有機會自我回復協調的跳動,而心肺復甦法是不能令紊亂心律回復正常,只能使血液循環至腦部與心臟,減低缺氧程度,延長腦部和心臟的功能。

鄭指,心臟去顫法的成功率每分鐘下降百分之七至十,數分鐘內會變成心搏靜止,救活率在十至十二分鐘後會接近零,因此能及早進行去顫法是成功搶救心搏停止的主要因素。他又指自動心臟去顫器在開啟後會有語音指示教導使用者如何操作,即使未受訓練市民亦可操作,但他提醒市民使用時要注意將電極片緊貼病者胸膛,同時避免接觸病者以免觸電。

安裝後應推廣設備位置

「可能好耐都用唔到一次,但用到一次已經可以救番一條人命。」攀山專家鍾建民贊成於更多的露營營地加裝急救箱及自動心臟去顫器,他指不少市民未必知道自己是否有隱性心臟疾病,有關措施可以救人一命,惟他認為當局安裝後應該加強推廣,令更多市民得知有關設備的位置及詳情。

「(救護員)就算到咗都未必即時搵到個病人,有可能會錯過拯救的黃金時間。」香港消防處救護員會總幹事屈奇安直言,不少露營地點偏遠,救護人員接報後未必能確保於十二分鐘服務承諾時間內到達現場並接觸病人,但一般接報後,救護人員會於電話中指導市民為病人或傷者進行基本治理,如現場配備自動心臟去顫器並有人能於黃金時間內為出現心室纖維性顫動的病者及時進行電擊,成功拯救的機會可大增。

漁護署回覆指,現時郊野公園內的指定露營地點沒有配備自動心臟去顫器等急救設備,但在四個郊野公園的遊客中心備有自動心臟去顫器,署方會密切留意郊野公園露營營地的使用情況,並不時檢討營地設施是否配合遊人需要。康文署回覆指,目前三百多個康樂場地設有自動心臟去顫器,當中包括三個露營地點,即貝澳營地、創興水上活動中心及蝴蝶灣公園。

圖 / 文︰專案組

第一手消息請下載on.cc東網iPhone/iPad/Android/Windows Phone App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