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國外交部指將於五月在北京舉辦「一帶一路」國際合作高峰論壇,已有二十八個國家的元首和政府首腦確定出席,並稱「一帶一路」倡議是「迄今為止中國為世界提供的最重要公共產品」。
與此同時,美國總統特朗普簽署了「買美國貨、僱美國人」的行政命令,倡導從政府做起,用美國產品,減少對他國的依賴。
中國倡導的「投資全球」和美國政府倡導的「投資美國」形成鮮明對比,但無論從上屆奧巴馬政府還是本屆特朗普政府,美國都未將「一帶一路」看成是戰略威脅,有着以下幾個原因。
首先,多邊主義在國際關係中地位不斷降低,雙邊和單邊主義明顯加強。最明顯的表現是聯合國在重大國際事務中的斡旋作用,自二○○八年的「全球金融危機」之後逐年式微,隨後敍利亞問題、烏克蘭危機、伊核問題和朝核問題等地區事務中的作用微乎其微。此前最為成功的區域性國際組織歐盟,也因為英國「脫歐」遭受嚴重打擊,歐盟的未來存在眾多不確定性。
在這種背景下,俄羅斯普京政權的多次冒天下之大不韙的「單幹」卻獲得眾多意外的成功,這種「單邊主義」思維同樣影響特朗普的執政理念,在競選時期他多次稱讚普京的領導力。在這種變化的國際關係中,中國政府力推「一帶一路」的多邊主義合作模式,美國政府質疑其成效。
其次,美國國內普遍認為「一帶一路」是中國政府實施的經濟「自救」行為,其本質並未超越過往對外輸出低廉的「中國製造」。
近年西方媒體評論認為,中國經濟處於「危機」中,隨着全球經濟復甦疲弱,中國內需下降、勞動力成本上升、技術創新速度緩慢及龐大人群的就業壓力,導致中國GDP增速逐年下降。中國政府不得不對外力推「中國製造」,向外轉移「剩餘產能」。這做法與歐美國家在二十世紀六十年代開始對經濟欠發達的國家轉移產能有着異曲同工之效,不過今時與當時不同的是,歐美多個國家到今天仍然掌握科技革新的命脈,在對外貿易中仍可獲得最大的利潤。
第三,因為「一帶一路」的政治包容和無差別性,美國認為該戰略很難超越經貿合作而挑戰到美國主導的國際秩序。「一帶一路」強調的五通:政策溝通、設施聯通、貿易暢通、資金融通、民心相通,從美國的經驗來看最多實現設施、貿易和資金融通,而這些合作成果在未來同樣可被美國等西方國家利用,搭上中國投資的便車。未來,不排除中國資本為某國修建的機場、港口被用來起降美國轟炸機,停靠美國軍艦。
最後,中國政府推動「一帶一路」給了美國在國際舞台上與中方博弈、「拆中國台」的機遇。設想中國政府仍秉持「韜光養晦」的外交思路,美國在外交事務上並不能有效制約中國,就像對待北韓,美國的外交優勢實際上對其束手無策,只能用軍事威脅。
面對全面「走出去」的中國,美國政府可以利用多年積攢的外交經驗,在各種場合,利用一切手段來與中國博弈,未來如果成功干擾中國「一帶一路」的實施,將使中方投資造成重大損失,並且失去國際公信力,出現使中國「賠了夫人又折兵」的結果,那在中美整體博弈上,美國就有巨大的優勢。
因此,當中國政府決定大力推進「一帶一路」戰略時,也意味將未來國家的興亡直接暴露在美國的「攻擊範圍」之中,並且不斷接受來自美國的挑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