獅子山上:香港沒有囂張本錢

港府官員周三拉隊訪問內地六個城市,為兩個月後向國家發展與改革委員會提交粵港澳大灣區意見作考察。自大灣區概念拋出後,反對派酸溜溜地譏諷,有指舊瓶新酒,有指只是原來粵港澳聯席的拼裝版。坐井觀天,難怪鼠目寸光!

國務院總理李克強三月五日在北京兩會才提出大灣區規劃,但有關構思其實早在廣東省及本地智囊組織中披露過,也探討經年。因此,廣東省政府工作報告也提到大灣區發展,但本港卻因特首選舉,政府多個重要職位呈真空狀態,跨境跨行政區的發展計劃無人牽頭,才拖到本周開始籌備。

灣區經濟是國家跨行政區域的經濟布局,發展開來,南中國的灣區有機會成為世界上第四大灣區經濟體,與紐約灣區、舊金山灣區及東京灣區的經濟效益相輝映。而上述幾個灣區的發展足迹顯示,香港、深圳的金融和港口設施,可與廣東省多個生產基地作更好協作,策略化的發展必可讓灣區城市受益,發揮更大能量。

然而,回歸二十年,不少港人仍在牴觸中港融合發展,反對派及政治勢力動不動便將「被規劃」、「被協調」掛在嘴邊,早前公布港深河套區發展計劃已經一輪噪音,現在灣區構思恐怕暗礁更大。

好笑的是,香港人心大心細、腦交戰兼嘴交戰時,粵、澳卻已開動,內地更有意見指,大灣區若能促成十個城市合作效果最佳,但若有城市欲拖後腿,十缺一亦非不可行。

以香港為例,雖被視為大灣區最重要的一環,但斬件看競爭優勢,深圳的港口、出口管理已不輸香港,僅在國際金融及專業接軌方面還有差距,但專業服務可以外聘方式解決,至於金融及融資,恐怕香港對內地資金及融資的市場渴望更大吧﹖因此,大灣區發展對香港是難得的機遇,香港一點囂張的本錢也沒有,否則便是自甘邊緣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