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道之行:教育承諾未兌現

候任特首林鄭月娥倡議「政治歸政治,民生歸民生」,減少因為政治光譜的不同與執着於意識形態的歧異,在泛政治化之下,影響到民生及經濟問題的處理,其中教育政策影響學生、教師、家長及辦學團體,倘若能取得突破,可發揮「示範單位」的作用。

無可否認的事實是,撇除政治取向的相異,教育界的不同組織對優化教育環境、提升教師士氣以及改善教學質素等議題,從專業的層次講是有一定共識,理念亦相當接近,如果政府虛心聆聽,適度增撥資源,可產生正面推動的作用。

比如教育界普遍認同需要增加中小學教席,逐步轉合約制為常額制,以安定不少新入行的中小學新教師的心,亦有助鼓勵有志青年投身教育事業。再如訂立幼稚園教師薪級表,亦非常迫切,以挽留優秀人才,這也是提升幼兒教育的題中之義。

政府認同擴大自資副學士名額,卻未有具體措施減輕學費負擔,尤其對來自基層的學生,壓力極大。現屆政府啟動之初,曾表示會積極考慮對有需要的學生推行免息貸款,最終卻未能兌現承諾。

教育界亦普遍支持改善師生比例,讓教師能有較充裕的精力及時間照顧學生,至於增加駐校社工,加強身心輔導,亦有助紓緩自殺問題。林太有意主持「行政長官優質教育高峰會」,落實「與民共議」的施政理念,邀請各持份者出席,期望構建改善教育的「示範單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