無悔捐肝 阿甄腹留1呎勇敢印記

捐活肝機會一世人只有一次,母親患肝炎,若病情惡化需換肝,作為女兒的定然願意捐肝,但廿六歲的鄭凱甄(阿甄)與家人決定將這個機會,給予素未謀面的「好媽媽」鄧桂思。雖然捐出的肝臟最後未能與鄧女士身體共存,但阿甄認為,自己捐肝可延續鄧女士一星期的生命,讓她有緣遇上另一位更適合的「有心人」屍肝,就不覺得是白捱一刀,也無悔捐肝:「如果用我百分之○點五的死亡率,換佢百分之九十生存率,我覺得係值得。」腹部留下一呎L形的疤痕,是無私、勇敢的印記。

四十三歲急性肝衰竭女病人鄧桂思,早前獲阿甄無私捐出活肝,但新肝在鄧女士體內未能完全適應運作,前日(廿日)需接受第二次換肝手術,由另一位有心人捐出屍肝再移植,手術順利。阿甄昨日會見傳媒,即使戴上口罩也看出她笑容滿面,精神不俗。

「如果自己有事都希望有奇迹」

她憶述,當天看到報章報道關於鄧女士的消息時,在救人要緊,勇氣驅使下希望捐肝,中間經過無數心理掙扎,爸爸和男朋友都覺得不應冒險,亦要考慮家庭經濟及復工等情況。再者阿甄的媽媽是肝炎患者,不排除將來有機會需要她捐肝。只有一次捐肝機會,媽媽自覺已擁有幸福,支持女兒將機會給予鄧女士。因此她考慮了一晚,救人一命勝過她的身體之苦:「將心比己,如果自己或自己家人有事,都希望有一個奇迹。」

阿甄坦言捐肝當初已有最壞打算,包括肝臟出現排斥,但結果如何,她都無怨無悔,更不覺得白捱一刀:「我絕對係會再堅持下去,就算手術後好痛,都只是幾個月,但可以換嚟鄧女士康復嘅機會係好值得。」

盼經歷喚起社會關注器官捐贈

她又慨嘆,鄧桂思的女兒Michelle年紀輕輕,面對家裏這般大事都很堅持,她祈求鄧桂思康復順利,並希望憑今次經歷,喚起更多人關注及支持器官捐贈,尤其是有家屬離世可支持死者意願,遺愛人間。

港大肝移植外科臨床副教授吳國際表示,按國際標準第二次肝移植手術的成功率的確比首次低,病人於五年內生存率為七成;以瑪麗醫院肝臟移植中心為例,至今做過五十七宗再移植手術,佔整體移植個案百分之四點四,五年內生存率達八成半,高於國際水平。

他又指,五十七宗個案,有三分之一屬短時間內再移植。無論如何,阿甄捐肝可延長了鄧女士一星期「黃金時間」,找到更適合的肝臟,故絕無浪費,絕對是救了鄧桂思性命。

第一手消息請下載on.cc東網iPhone/iPad/Android/Windows Phone App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