探射燈:促改革 增售本地耕作

蔬菜統營處及魚類統營處均於一九四六年成立,當時第二次世界大戰剛結束,本港糧食供應緊張,政府為了保持社會穩定,決定成立該兩個處,令漁農產品能有方便和公平的生產及銷售渠道,同時保障漁農生產者能獲得合理回報。不過學者認為,今時今日,菜統處需要作出變革。

內地供應量多 成威脅

香港的本地農業,曾經歷黃金時代,惟自八十年代起,內地供港蔬菜數量愈來愈多,本地農業生存空間收窄,不少菜農轉型有機耕作,而實況亦顯示,現時菜統處的銷售重心,已轉變成批銷內地菜。在二○一五至一六年度,經菜統處批銷的本地菜,僅佔總批銷量的百分之一點五。雖然菜統處推出不同計劃,扶助本地有機農業及水耕發展,但成效一直被批不甚理想。

現為中大兼任導師的本土研究社成員劉海龍指,菜統處過去的角色日漸淡化,惟現時仍具有全港最健全的蔬菜銷售配套,又有多筆不同基金,建議處方多管齊下,拓展銷售層面。他亦認為處方可考慮加強銷售人才培訓、優化物流程序、分派廚餘堆肥等,與時並進。

第一手消息請下載on.cc東網iPhone/iPad/Android/Windows Phone App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