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港近年發展有機農業,本報記者發現,負責蔬菜營銷以及扶助本地農業發展的蔬菜統營處(菜統處),銷售有機菜連年錄得虧損,去年虧損金額更突破一百萬元。究其原因,菜統處敵不過時代巨輪,角色日漸模糊,在推廣有機菜上,又犯下三宗罪:與部門缺乏溝通、低價向農夫收菜、市場規劃失敗,不僅起不到推動作用,反而令農友極度失望。立法會議員直言理應改革,漁農自然護理署發言人亦表示,在「新農業政策」下,將為菜統處重新定位。
早前有有機菜農因不滿被菜統處「退菜」,在網上發起「送菜行動」。事件令外界關注使命包括「扶助本地農業發展」的菜統處,在推展有機農業上,有多大作用。
於網上發貼送菜的「我地農莊」負責人黃零踢爆,本港有機菜農友可把農作物送到菜統處銷售,亦可獲漁護署派發菜苗,他們可在十多款菜苗中選擇,惟每每收成期時,便有大批同類農作物供應,市場未必能夠容納。他舉例,「有廿五個農民,就培養一千五百盤苗,每人分六十盤,唔會理同一款菜收成係咪過量。」此情況反映菜統處及漁護署間缺乏溝通。
另黃直言菜統處缺乏市場規劃是關鍵問題,斥處方官僚主義,未有積極拓展銷售渠道,每發現有菜滯銷就會退貨,退菜又沒有標準,「成日話訂唔到標準,其實係耍官腔。」
「滿記有機農場」負責人何滿義亦認為,派苗舉動多餘,「我哋都唔知佢幾時派,有時派到嚟個田已經滿晒,點種?」他更批評處方現時收菜時,會把運輸費、人工、日後銷售時的上架費等,轉嫁到農友身上,變相壓價,市場價值每斤至少二、三十元的有機菜,收購價隨時只有幾元,「曾經試過種完羅馬生菜,扣扣埋埋,最後係賣兩蚊一斤(予菜統處)。」
記者翻查菜統處年報,發現該處已連續多年錄得虧損。以二○一五至一六年度為例,其年度綜合虧損為二千一百一十多萬元,而銷售有機菜錄得的淨虧損,則為一百多萬元。而在二○一四至一五年度,年度綜合虧損為二千三百六十多萬元,銷售有機菜淨虧損為六十五萬三千多元。後者數額勁升近七成,亦是五年以來首次突破一百萬元。
「歐羅有機農場」負責人、香港有機生活社社長黃如榮分析指,在現行制度下,菜統處較守舊、靈活性低,情況令人失望,而農友傾向選擇直銷,又或透過農業組織推動營銷,菜統處的角色將慢慢被取替。不過,他認為菜統處仍有保留的價值,但必須改革,與農業組織合作或引入代理機制,相信是發展方向。
「時移世易啦!」漁農界立法會議員何俊賢表示,菜統處最初是以「管理」為目的成立,不具備銷售功能,為農友爭取最佳價格,亦不是其工作之一。不過,本港蔬菜市場已天翻地覆,何認為當局應檢討菜統處職能,為改革作好準備。
菜統處發言人指,處方一直致力為市場提供穩定新鮮及安全的蔬菜批發服務,面對蔬菜直銷的競爭,處方已採取開源節流的方法,維持市場的盈利及競爭力;菜價爭議在本地有機菜發展初期特別多,但經彼此多年磨合後,大部分農友已明白有關安排。
漁護署發言人表示,署方會因應不同的種植季節,每月提供大約十五種瓜、豆及蔬菜種苗供農友選擇,以配合市場需要,避免個別品種產量過盛;在「新農業政策」的支持下,菜統處會繼續發揮其作用,政府亦會研究加強菜統處在推廣本地農產品方面的工作,並為其重新定位。
圖/文:專案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