港大激光誘導術 重塑「近鳥龍」輪廓

【本報訊】香港大學古生物團隊成功重塑首個近鳥類恐龍「近鳥龍」身體輪廓,包括四肢及尾巴,為日後研究恐龍如何由地面生物進化成飛行生物提供重要線索。負責團隊透露,今次研究的近鳥龍來自中國東北,體積與一隻雞相若,有逾一億六千萬年歷史,團隊只須利用一種高強度紫色激光進行掃描,便可重塑出近鳥龍的四肢及尾巴,較以往利用紫外光重塑恐龍外形更準確。

挑九至十二件標本重建

香港大學地球科學系助理教授(研究)的文嘉棋博士表示,生物學家二百多年來一直單憑化石外形推敲恐龍外觀,至五十年前又引進紫外光技術,但均未能百分百準確地重塑恐龍的外形,至於近鳥龍的外觀曝光率更加稀少,他以近鳥龍前掌的皮膚厚度為例,「以前唔知皮膚有幾厚,依家知道係薄的,反映這恐龍有機會可以滑翔。」

有見及此,他三年前採用激光誘導螢光技術研究近鳥龍的外形,該技術利用高強度紫色激光掃描逾二百件來自中國東北的近鳥龍化石骨頭,成功令骨頭周圍、肉眼看不到的軟組織在黑房中發出螢光,最後挑選出九至十二件標本再進行重建,揭示該恐龍身體各部分的輪廓,包括翅膀、腿部,腿部上保存完好的鱗片,甚至可以仔細顯示翅膀軟組織中隱藏的細節,例如羽毛是較平均地分布,並非如現今鳥類般一行行排列,為研究鳥類起源提供新資訊。

第一手消息請下載on.cc東網iPhone/iPad/Android/Windows Phone App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