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道之行:工商界選委舉足輕重

特首選舉提名期愈益接近,各參選人都忙於約見有票在手的選委,爭取支持。雖然兩位前司長還未公布政綱,但政圈中人已議論紛紛兩人的政治取態及施政路向,如林鄭月娥較傾向福利主義,對工商界的長遠利益會帶來不利影響,有可能會加稅等。

工商界在選委會的勢力舉足輕重,佔有至少三百票,加上價值觀接近的專業界別,可多至四百票,其投票取向足以「造王」,毋庸置疑,連同泛民手握的三百餘票,令特首選情倍添變數。難怪林鄭近日向外透露商界對她有疑慮,擔心即使取得高提名入閘,但在不記名投票下或會落敗。

施政報告在標準工時、積金對沖及全民退保三大社福議題上漸趨明朗化。工商界關注未來公共開支大幅增加下,政府難免會考慮加稅,所謂錢從何來,令工商界擔心營商成本增加。林鄭在政務司司長位置上積極配合政府施政,價值觀被認為接近基層及向勞工界傾斜,與曾俊華有明顯相異之處,後者較為工商界選委認同,實在不難理解。

以積金對沖為例,儘管施政報告建議設十年長過渡期,又打算以公帑分擔僱主的部分額外遣散費或長期服務金的開支,同時下調工友服務滿一年可獲每月工資的補償金額至工資的一半,仍然未能獲得工商界的支持。一旦政府堅持不作讓步,林鄭月娥的選情難免受到影響,除非她願意再作讓步,卻可能得失勞工及基層市民的民意支持度,是兩難的抉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