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報訊】本港公共交通工具每年排放逾二百公噸微粒及三千二百五十噸氮氧化物,嚴重污染空氣。理工大學去年進行香港公共交通電動化可行性研究,到訪內地十多個城市和英國、德國等歐洲國家,考察各類型電動巴士及小巴運作。團隊指香港若全面改用電動巴士及小巴,有助減低路旁懸浮粒子逾一成七、氧化氮亦可減少一成。
團隊建議政府參考重慶、德國及英國倫敦採用鈦酸鋰電動車,以兩年試行引入百架電動巴士及百架電動小巴,估計需三億元,又指該款電動車充電十分鐘後可行十多公里,適用於本港大部分短途公交,所需電費較傳統燃油低七成。
理大土木及環境工程學系副教授熊永達指,本港電動車欠缺完善維修技術支援,「政府呢度買兩架,嗰度買兩架,型號數目唔集中,好難請到專家駐場。」又指電動車設計因應各地需求有所不同,必須由政府、營運商、供電商、電池專家等專家合作優化系統,否則「注定失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