香港不是沒地建屋,主要是規劃問題,且近幾十年傾向建大樓盤。無論公屋、居屋、私人屋苑都如此。或許這方便規劃,地積率的利用可能更有效,私人屋苑因全盤規劃可加上不少配套設施,提升樓價,連舊區重建也走大樓盤的模式。
這樣的大樓盤發展,在現有市區與郊野公園連接的情況下,不易再找大幅土地,且收地或平整土地、規劃、建造,以至交通接駁等都在在需時。以香港現時的治理效率,逾期與超支比比皆是,私人屋苑稍佳,也只是少了政府拖延的因素。大型屋苑的另一個問題是屋宇與設施規劃標準化,缺乏特色,且居民社會背景相同,產生出來的社區也缺多元化的融合,在發達國家的城市規劃裏已成不可取的方法。
香港現時住房問題嚴重,政府找大幅土地不易,侵佔郊野公園和填海都未必是最佳和最有效的政策選擇。與此同時,政府在市區內外有不少中小面積的土地閒置,與其讓寶貴的土地一、二十年或更長地閒置浪費,倒不如開發起來,建設中小型公屋,應對社會的急迫需求。
我日前提及興建東鐵複線的吐露港沿岸鐵路,從大埔工業邨接上大圍。大埔工業邨附近實際上有不少土地可供發展,例如鳳園已有地產商的項目,但還可進一步拓展。大埔工業區旁有高爾夫球場,也應是發展公屋的選擇。甚至在工業邨內提高地積比,從傳統工廠形式轉向生產服務業的辦公樓,騰出部分土地作私樓更佳,建議的鐵路甚至可伸延至鳳園。