藥材或受污染 煎煮不當易出事

【本報訊】本港過去每年平均錄得廿宗烏頭鹼中毒個案,九成需要入院。使用含烏頭鹼的中藥後中毒的原因很多,包括用藥過量、煎煮時間太短或藥材攙雜。衞生署提醒除了煎煮時間要恰當之外,亦切勿自行配藥及輕信坊間流傳的藥方,如服藥後不適要盡快求醫。

煮藥時間不能過短

中醫處方含烏頭鹼的中藥時,必須參照標準,例如製附子建議只可內服三至十五克,要先煎及久煎。而內服用藥過量、煎煮時間過短,是常見的出事原因。

而藥材攙雜含有烏頭鹼的藥,亦容易被污染,食用後有機會出事。此外,一種名為「白附片」的炮製品與「白附子」的名稱非常近似,容易混淆,必須小心處方。

患者中毒症狀時間快慢不等,最快有人服藥後一至兩分鐘已出現全身發麻、頭暈、嘔吐等徵狀,多數十分鐘至兩小時後發作,亦有遲至六小時生效。因此川烏、草烏、附子藥材必定要煎煮時間充足,配伍甘草、生薑、白芍可降低毒性,但不宜與川貝母、平貝母、天花粉等一同使用。

第一手消息請下載on.cc東網iPhone/iPad/Android/Windows Phone App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