香港大學藥物安全應用及研究中心總監崔俊明昨指,公立醫院多達八成六十歲或以上患者,不少屬職業司機,憂降血壓藥控制不當可致血壓過低頭暈,增藥駕意外。他指有病人自行增加藥量,致血壓低:「以為打邊爐食多咗鹹嘢,怕血壓升於是加藥。」藥劑師應向病人提供更多指引,又建議為職業司機驗身的機構留意他們服藥習慣。
本港約三分一成年人有不同程度的血壓問題。據醫管局數據,一二至一七年間,接受醫管局治療的高血壓病人由一百一十六萬增至一百五十萬,增幅近三成。
需服降血壓藥的病人愈來愈多,但藥物治療的教育仍偏少。他說,自行增加藥物劑量、增加血壓藥種類或與其他藥物相互作用影響,都可致服藥後血壓過低的情況。臨床顯示,血管舒張劑及Beta受體阻抗劑兩種藥物,最常引起血壓低,後者為公院經常處方的降血壓藥。
崔俊明說,病人覆診時經醫生調節藥物後,初期有機會出現眼前一黑、腳步浮浮等低血壓反應,這些反應只會持續數天左右。他擔心,六十歲以上的高血壓病人中,不少仍未退休,甚至從事職業司機「高危工作」,若駕車期間出現低血壓反應,隨時造成交通意外。雖然職業司機需定期參加驗身計劃,但有關機構不會個別跟進司機的服藥習慣。
崔俊明解釋,高血壓藥物適應期長達一個月,患者須照醫生及藥劑師指示服藥,不應自行轉換藥物、增藥物種類或改變劑量,如服藥後不適,應停止駕駛及操作儀器。病人如對服藥有疑問,應向醫生或藥劑師查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