鐵路超支成常態 港府塞責不知恥

雖說紀錄是用來打破的,但如果打破的是基建超支最高紀錄,那不是光榮,而是恥辱。港鐵沙中線被指超支二百億元,比高鐵超支額更巨,勢必創下歷史。港府和港鐵對此不置可否,一味推說明年公布,說穿了,無非想在最後一刻製造既定事實,逼迫立法會倉卒通過撥款。

造價高達七百九十八億元的港鐵沙中線工程波折重重,先有金鐘站擴建等前期工程出現種種問題而超支十三億元,後有土瓜灣站工地發現古蹟導致東西走廊工程大幅延誤及超支四十一億元,意味着整項工程最少超支五十四億元。詎料高處未算高,最新消息指超支金額將高達二百億元,令整項工程造價逼近千億,比高鐵更昂貴。原因包括會展站工地延遲移交、早前未有預計的會展站上蓋地基工程及本地建造業勞工短缺等,總之就是藉口多多。

事實上,港鐵今年八月公布中期業績時,已預告沙中線工程估價「需要顯著上調」,但實際超支多少則三緘其口,一味推說明年下半年完成確切估算才公布。港府亦彷彿早有默契一般,指沙中線工程施工期長,面對很多不同變數,影響造價不足為奇。如今進一步透過消息人士放風,指超支金額可能高達二百億元,無非想製造輿論,造成既定事實,令社會早有心理準備。由於原有的工程撥款明年就會用完,港府及港鐵愈遲公布實際超支金額,愈能起到快刀斬亂麻的效果,至於超支責任誰屬則是後話,甚至隨時不了了之。

類似一幕司空見慣,高鐵超支撥款就是經典例子。高鐵工程一拖再拖,造成一百九十六億元的巨額超支,港府和港鐵一直互扯貓尾,合謀瞞騙公眾,直至紙包不住火,引起全城嘩然。港府沒有知恥近乎勇,反而拋出種種數據及死線做擋箭牌,力指工程爛尾勢必造成沉重代價,「賠了夫人又折兵」,務求以既定事實逼立法會通過撥款。儘管港府重申保留向港鐵追究責任的權利,但明眼人都知,這不過是緩兵之計,到了高鐵完工通車,現屆政府任期早就屆滿,有關官員過了海就是神仙。不難預料,今次沙中線超支撥款,港府又是用同一手段蒙混過關,最終還不是慷納稅人之慨?

誠然,港鐵作為高鐵工程的受委託方,對工程延誤超支負有不可推卸的責任,但港府監管不力的責任更大。這些年,大型基建無一不延誤,無一不超支,「五鐵總遲,橋路不通」,早就令香港競爭力如江河日下。正如立法會議員指出,港府和港鐵簽訂委託協議,卻無列明超支及延誤責任誰屬,加上路政署向來監管鬆懈,得過且過,終於造成大型基建落成無期的局面。

最令人不齒的是,港府對於改善民生的開支斤斤計較,不是全民退保打退堂鼓,就是密謀急症室加價,但對於大白象基建工程延誤超支則大手大腳,甘之如飴。善財難捨,冤枉甘心,試問這樣的政府怎麼可能獲得公眾支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