綠色先鋒:減廢郊遊

秋風起,又到行山季節。沿途風光明媚,空氣清新,但如果遇上垃圾滿布山頭的景象,心情會否大打折扣呢?去年九月漁農自然護理署實施「自己垃圾自己帶走」計劃,首階段移除了五條行山路徑的垃圾桶,但每月仍收集到三至五十公斤垃圾。本月初,計劃的第二階段展開,二十七條家樂徑及自然教育徑的垃圾桶將逐步被移走,記者巡查多條行山路徑,發現不少垃圾被棄置在草叢,當中以膠樽及紙巾最多。環保組織呼籲,行山客要自攜「減廢五寶」行山,切勿留下垃圾破壞環境。

計劃的第二階段剛展開,記者巡查了西貢的北潭涌家樂徑及上窰家樂徑、馬鞍山家樂徑、薄扶林家樂徑、大潭家樂徑、香港仔自然教育徑及北潭涌自然教育徑。大部分的行山路徑的垃圾桶已被移走,但仍有行山客亂拋垃圾情況,當中以北潭涌自然教育徑最嚴重,雖然全程只是一公里,但在涼亭附近的草地卻遍地果皮、膠袋等垃圾。

籲行山客自攜「減廢五寶」

而在薄扶林家樂徑,仍有三個垃圾桶,但沿途的草叢仍然有不少膠樽及飲品紙盒。至於在香港仔自然教育徑,由於上下水塘及水壩的風景宜人,假日吸引不少旅客前往,在教育徑途中竟有被撕爛的信紙碎,在教育徑外的水塘附近亦有棄置食物盒、啤酒罐等垃圾。

生態巴士主席鄧展翔指,過去一直推動無痕山林運動,提高市民對保護大自然的意識,減低對環境的破壞。他指,以往曾進行調查,發現山中的垃圾主要是紙巾及紙巾袋,呼籲行山客自攜「減廢五寶」,包括環保袋、食物盒、水樽、便攜式煙灰盒及手帕,以環保方式享受郊野樂。

「自己垃圾自己帶走」計劃要有效推行,宣傳教育亦十分重要。綠色力量行政總幹事文志森指,改變市民的習慣需要時間,政府應加強宣傳,例如在假日派義工或職員到熱門行山路線巡查及宣傳。

文:溫盈盈

圖:吳康琦、關萬亨

第一手消息請下載on.cc東網iPhone/iPad/Android/Windows Phone App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