電騙「井噴」式爆發上月呃走3200萬

【本報訊】電話騙案近月有急劇攀升趨勢,九月份單月更是「井噴」式爆發,共有一百零八宗招致損失,佔今年首九個月共二百二十七宗有損失個案的一半,單月損失逾三千二百萬港元,比八月份損失總額上升兩倍。警方發現,各類電話騙案中以「假冒公安」的案件佔一半,四成受害人是卅歲以下人士,包括大學生、會計師、律師和醫生等。警方昨日公布騙徒「引你中招」五部曲,並再次強烈提醒市民,內地執法機關絕不會透過電話及網上要求交出個人資料和提款機密碼,亦不會在網上發通緝令。

半數個案 假冒官員入境處

最新統計數字顯示,八月份警方接到一百零二宗電騙案報告,九月份收到一百七十三宗,升幅近七成,當中有金錢損失的佔有一百零八宗,涉案金額三千二百一十一萬元,比八月的九百六十二萬元急升逾兩倍。今年一至九月,警方共接獲七百三十二宗電騙舉報,當中「假冒內地官員」或「假冒入境處」案有三百五十九宗,佔騙案總數約一半,損失總額達一億四千零五十萬元。其他如「猜猜我是誰」和「虛構綁架」案則分別有二百三十二宗和一百三十三宗。

五招氹落疊 叫熄電話斷聯

雖然首九個月整體數字較上年同期大幅下降逾七成,但按月升勢急劇,且騙徒的成功率大升,顯示市民對有關資訊缺乏認識或警惕性不高。騙徒通常會以五個步驟逐步氹受害者中招。第一,會用軟件程式冒充本地來電顯示,如入境處熱線電話,以博取有人接聽。第二,預錄語音扮政府部門或公營機構,指示受害人選擇通話,另一騙徒便會冒充內地公安,聲稱事主身份被盜用偽造假護照、涉詐騙、洗黑錢等罪案。第三,以網絡或傳真方式,或叫事主登入假內地執法機關網站,讓事主看到有自己相片和個人資料的「通緝令」。

第四,當騙徒取得事主信任後,就會稱為還他清白需繳交一筆「調查保證金」或進行「資產審查」,並套取銀行密碼等資料。第五,騙徒指示事主直接匯錢到內地戶口,或讓事主親到內地開立新戶口,再將錢匯入,甚至讓事主下載特定手機應用程式,遙距監控事主輸入的銀行密碼,故等其轉帳後便迅速將錢轉走。

警方表示,騙徒除了用一貫手法騙取事主金錢外,亦會聲稱事主已經受到保密令監管,要求關掉電話斷絕外界聯絡,不要和家人或朋友提起正被「調查」一事。騙徒這樣一方面拖延東窗事發的時間,一方面也藉此段時間聯絡事主家人,聲稱事主已被綁架或犯罪正被扣留需繳付贖金,當家人聯絡不上事主時就會就範,蒙受雙重損失。

警方呼籲銀行和找換店做好「守門員」角色,有懷疑時多問兩句或與警方聯絡,警方會聯絡非政府組織,包括學生會或學生事務處,以有效宣傳電騙訊息。入境處則表示,非常關注有不法人士偽冒來電情況,一直與執法部門保持緊密聯繫,也不時透過各種渠道向大眾宣傳,重申不會以預錄語音形式致電市民及要求接聽人按指示輸入資料,若接獲可疑來電,必須保持警惕,查證來電者的身份,不要隨意向他人透露其個人資料,並切勿單憑來電顯示提供的資料來核實來電者的身份。如有疑問,市民可與入境處核實。

第一手消息請下載on.cc東網iPhone/iPad/Android/Windows Phone App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