港珠澳橋海隧沉管快合龍 港節節落後羞家

內地港珠澳大橋工程進度再有突破,主橋海底隧道段曲線段首節沉管昨晨浮運到東人工島安裝,工程預計約一星期。沉管浮運安裝期間正值颱風侵襲,但氣象專家評估颱風影響沉管安裝作業較小,估計明年上半年所有沉管將在海底合龍對接。學者認為,大橋內地段工程儘管艱巨,粵方仍按預期推進,展示國家辦好大型基建的實力,反觀本港工程節節落後,實在令人蒙羞,促港府急起直追。

內地傳媒報道,港珠澳大橋主橋海底隧道段曲線段首節沉管E33,昨晨五時半由珠海桂山島開始浮運約六小時之後,成功抵達沉放地點東人工島,現場情況若許可,沉管將下沉到海底基床與東人工島進行連接。

33節沉管連接東西兩人工島

港珠澳大橋主橋海底隧道段連接東、西人工島,共三十三節沉管組成,連接西人工島的廿八節直線段沉管已經接駁,昨浮運的曲線段首節曲線沉管長一百三十五米,重六萬噸,將安放於東人工島島頭,餘下四節曲線沉管則繼續向西人工島方向安裝,最終接上直線段沉管。

與直線段沉管相比,曲線沉管E33安裝難度更大,容易受水力和泥沙回淤影響。港珠澳大橋島隧工程項目總經理總工程師林鳴表示,東人工島地形複雜,海流多變,容易有挑流效應。港珠澳大橋島隧工程項目總經理部常務副總工程師尹海卿指,「因為水力是偏心的,不像直線管節通過尾巴跟頭是一個主線上,很可能造成水的壓載過程中間的偏心受壓,引起我們管理的偏位。」

裝四千噸鋼板導流堤防回淤

挑流效應亦帶來泥沙無規則回淤,因為E33沉管與東人工島連接處的水深是整段海底隧道中最淺,機器無法鋪設海底基床,需靠潛水員人手施工,若已整平海底基床泥沙回淤超過四厘米,E33沉管將無法下沉對接,否則會沉降和移位,影響海底隧道段平整度和安全。為預防泥沙回淤,工程團隊將兩段四千多噸鋼板混凝土導流堤安放在施工海域,並加裝防淤屏。

颱風艾利正在南海北部徘徊,負責為項目監察氣象的國家海洋環境務報中心團隊分析指,施工可能受颱風影響,但施工海域受影響程度較小,期間可能有大風和強降雨。工程團隊估計,E33沉管整個浮運和安裝工期需時大約一星期,而全數三十三節沉管預計可於明年上半年在海底合龍對接。

港段工程相對容易反屢延誤

香港城市大學專業進修學院學術統籌宋立功表示,港珠澳大橋屬世界級工程,很多國家密切關注大橋進度,大橋主橋工程難度極高,內地仍能推進逐一完成,反映出國家掌握興建大型複雜基建實力,相對香港段工程較容易,但接連延誤,「香港真係好瘀,又慢,又唔認真做,令人感覺通車遙遙無期。」他期望內地表現能對港府構成壓力,急起直追。

本報綜合報道

第一手消息請下載on.cc東網iPhone/iPad/Android/Windows Phone App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