綠色先鋒:象義相救

《瀕危野生動植物國際貿易公約》(CITES) 第十七屆締約成員國會議最近舉行,象牙貿易成為重點議題之一。有非洲野生動物保育團體批評,雖然該公約已禁止象牙的國際貿易,但每年仍約有逾三萬隻非洲大象被殺,香港更被指是非法象牙的重要轉運及消費中心,必須積極正視生態滅絕的問題。

隨着近年亞洲地區對於象牙及其他動物製成品的需求增加,非洲野生動物生態被嚴重破壞,不少野生動物瀕臨絕種,當中以非洲大象及犀牛的情況最為嚴峻。根據非洲野生動物基金會一五年發表的報告,每年約有三萬五千隻非洲大象被殺害,而犀牛則每年約有一千二百隻死於獵殺;大部分被獵殺的大象及犀牛,均被「活生生」奪去其牙齒及頭上的角,用以製成具商業價值的裝飾品及藥材。

數量暴跌致其他物種減少

該組織行政總裁 Patrick Bergin最近來港接受訪問,他指非洲大象數量急劇下跌,危害非洲自然生態,不少依賴大象排泄物作為養分的植物,或靠大象移動傳播生長的植物,其物種數量正急速放緩,致樹林面積減少,不少野生動物失去家園,形成一個惡性循環,生態逐步逼上「滅亡之路」。

「我會持續向非洲多個國家政府,提出繼續實施禁止象牙及其他野生動物製成品的國際貿易,不容許任何放寬。」CITES締約成員國會議在九月二十四日至十月五日於南非約翰內斯堡舉行,跨國野生動物貿易是主力探討議題,部分非洲國家因大象數量回升,提出解禁象牙貿易,但他說:「象牙走私活動已經嚴重破壞非洲生態,保護野生動物不可以再被濫殺。」

他認為,香港被公認為亞洲區象牙貿易中心,破壞其國際城市的形象,若要除去此「污名」,香港有責任領導整個亞洲積極打擊象牙貿易,迅速修法及堵塞漏洞。

CITES在九○年開始禁止象牙的國際貿易,根據香港法例,在禁貿生效前合法進口的象牙不可再作商業用途,但可在漁農自然護理署登記及領有許可證的情況下,在本港進行買賣。惟過往多次揭發有人從事非法象牙貿易,根據海關數字,去年在各口岸緝獲的象牙製成品有一千六百公斤,雖然數量有所減少,但去年以郵遞進口象牙個案較前年增加逾十七倍。

圖:關萬亨、受訪者提供

文:湯庸皓

第一手消息請下載on.cc東網iPhone/iPad/Android/Windows Phone App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