機場變身旅遊點 最怕好事又多磨

隨着港府拍板批准機管局將北商業區用地從原有機場地契分割,拖了十多年的機場北商業區項目終於動工有期。在香港競爭力每況愈下的今天,這無疑是好消息,惟整個大嶼山發展仍是紙上談兵,跨境基建又嚴重滯後,最怕各方面都未能配合,北商業區最終得物無所用。

運房局指出,為了支持北商業區發展,港府以象徵式地價批准機管局將有關用地從原有機場地契分割出來,並以一份新的五十年地契取代,目的是增加機管局運用該地的彈性,並加強項目在市場的吸引力。根據機管局資料,北商業區總樓面面積逾六十萬平方米,將分期發展為全港最大型商場和旅遊新地標,第一期佔地約二十萬平方米,提供酒店、零售、餐飲及娛樂設施,稍後將進行公開招標。

事實上,全球各大機場都致力發展「航天城」概念,香港老對手新加坡樟宜機場也是如此,北商業區一旦落成,除了能提供更多就業機會,對鞏固本港航空樞紐的地位亦有極大裨益,加上第三條跑道正在興建,港珠澳大橋如箭在弦,大嶼山勢必有翻天覆地的變化。問題是,單是只有北商業區並不足夠,如果沒有整個大嶼山發展配合,效果肯定大打折扣,尤其是北商業區位處二號客運大樓與港珠澳大橋落腳點的中間,珠三角旅客成為首要招攬目標,大橋香港段工程嚴重滯後,隨時連累當局的如意算盤打不響,是否能夠發揮港府所說的「橋頭經濟效益」,令人不無疑問。

這樣的擔心並非杞人憂天,發展北商業區早在十多年前已經提出,可惜港府議而不決、決而不行,有關計劃被束之高閣。更不堪的是,港珠澳大橋香港段工程不斷延誤,能否如期在明年底通車仍是未知之數,加上屯門至赤鱲角連接路至今落成無期,一旦北商業區建好而交通配套未能配合,也是形同虛設,何況整個大嶼山發展十畫未有一撇,單有一個大型商場而乏人問津,又有甚麼意義?

毫無疑問,當局的發展藍圖確實很美麗,橋頭經濟確實很誘人,可惜關鍵不在於藍圖美不美,而在於能不能落實。香港競爭力江河日下,別說新加坡早就遠遠超前,就連深圳、上海等內地城市亦後來居上,香港再不發展大嶼山,無異於坐以待斃。無奈弱勢政府百事哀,近年大小基建莫不波折重重,不是延誤超支,就是被迫跪低,最近的橫洲發展計劃爭議更把港府弄得焦頭爛額,發展大嶼山涉及填海造地,阻力只會更大。

時來風送滕王閣,運去雷轟薦福碑。在社會高度政治化的今天,港府施政動輒得咎,內鬥內耗沒完沒了,香港只能在蹉跎中沉淪。可以看到,已有政客蠢蠢欲動,批評港府以象徵式地價向機管局批地是黑箱作業和變相補貼。隨着新一屆立法會上場,政治鬥爭勢必愈演愈烈,北商業區以至整個大嶼山發展會否好事多磨,不能不令人擔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