基建進度大不同 管治能力判高低

粵港澳三方合作的港珠澳大橋,由於香港段工程拖拖拉拉,與進展順利的內地及澳門段工程嚴重脫節,令人擔心最終大橋通車時未必「等埋香港」。國家發改委昨日強調港珠澳大橋一定是「同步通車」,令香港避免了被晾在一邊的尷尬,但因此拖了澳門及內地的後腿,何嘗不是另一種恥辱呢?

港珠澳大橋不僅是國家級跨境工程,也是珠三角經濟合作的重要標誌。目前觀之,難度最高、跨度最長的內地段進展最為順利,今年六月已完成主體工程合龍,明年通車不在話下。澳門口岸管理區的樁基工程已基本完工,上蓋工程第三季動工,整體工程有望與港珠澳大橋同步完成,也是進展理想。獨有香港段工程一波三折,先後遭遇司法覆核、人工島兩度飄移等阻礙,影響工程進度,造價水漲船高,雖然已將完工期由今年底推遲到明年底,但明年底能否完成仍是望天打卦。退一步說,即使香港段明年如期竣工,也不意味着能立即通車,原因是屯門至赤鱲角的連接路等配套工程亦出現嚴重延誤。

香港段延誤拖累整個工程,不僅是香港的損失,亦是澳門及內地的損失,說廣東及澳門方面對香港沒有怨言是不可能的。國家發改委官員昨日雖然強調大橋會同步通車,但話中有話,先是指大橋工程技術難度高,造成整個工程較預期拖後,專家正在評估工期進展情況,似乎為香港緩頰;接着要求三方共同努力推動工程,盡快投入發揮效益。打鼓聽聲,說話聽音,所謂「三方共同努力」,其實是批評港方努力不夠,未能趕上內地及澳門段工程的進度;所謂「盡快投入發揮效益」,則是暗示中央對香港段工程拖拖拉拉、拖合作方後腿的不滿,港府高官若稍有自知之明,難道不會面紅嗎?

同樣一座大橋,內地進展順利,香港好事多磨,誰的效率更高,更有競爭力,不是一清二楚了嗎?如果說港珠澳大橋只是個案,那麼再看另一項跨境合作的廣深港高鐵工程,廣州至深圳段早已建成通車,發揮效益,服務人群,反觀香港段一再延誤超支,通車無期,更不必提香港高鐵的單位造價比對方高很多倍。香港實行「一國兩制」的初衷,是當初各方相信香港這一制優於內地那一制,事實恰恰相反,叫人情何以堪。

但如果因此認定兩制不如一國,未免有失公允。可以看到,同樣是特區,同樣是高度自治,澳門段進程順利,香港段阻礙多多,這也是回歸後兩地發展南轅北轍的縮影。譬如香港曾是沙士重災區,禽流感等疫情不斷,澳門沒有相關疫情;香港深受南亞人蛇問題困擾,淪為難民港,澳門卻一片安寧;香港爆發佔領之亂,如今港獨又甚囂塵上,澳門卻政通人和。顯而易見,不是一國兩制出了問題,而是香港出了問題。一條大橋不同進度,正是三地管治能力天壤之別的體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