自資學位不吃香 莘莘學子倍徬徨

如果說,不想當將軍的士兵就不是好士兵,那麼,不想繼續深造的學生就不是好學生。決定今年數萬考生命運的中學文憑試明日放榜,有調查顯示九成五考生希望升學,八成五考生將上大學列為人生目標,然而理想很豐滿,現實很骨感,由於政府資助學位有限,自資學位及副學位的認受性又不足,致使大多數考生對前途徬徨,為未來擔憂。

政府資助學位不足的問題已是老生常談,奈何港府冥頑不靈,資助學位長期維持在一萬五千個水平,而其中只有約一萬二千個學位分配給文憑試考生,僧多粥少之下,每年大約有一半考獲大學門檻的考生向隅。有條件的家庭可以讓子女選擇海外升學,家境不佳的只能光顧自資學位及副學位,雖然明知這些學位在市場上並不吃香,所學未必致用,心理壓力由此而來。同一調查顯示,七成六受訪考生對自資學位無信心,一半考生放榜壓力達到七至十的最高水平,人數比去年增加一成。

自資專上教育不再受歡迎,並不出人意外,因為這本來就是一個教育怪胎。董建華政府提出讓六成青年入大學的宏偉目標,在不增加資助學位的同時,引入副學士學位,堪稱教育大躍進;曾蔭權政府變本加厲,大搞教育產業,一時間,自資院校如雨後春筍,自資學位如滿天繁星,各大院校因此賺得盆滿缽滿,港府也滿足於「人人有書讀」的假象。但另一方面,自資學位的課程設計、教育質素、教學環境一直備受詬病,醜聞不斷,誤人子弟之說不脛而走。歷年來的市場調查發現,自資學位及副學位學生即使不是畢業即失業,薪酬也是低得可憐,同有正式學位文憑的畢業生差距甚遠,以致有「倔頭進士」之譏。自資學位學費不菲,四年下來至少要五十萬元,對基層家庭來說是難以承受之重,很多學生需借貸讀書,畢業時背上一身債,投入同產出根本不成正比,叫人情何以堪!

說到底,港府拒絕承擔,將教育當成一盤生意,又以院校自主為藉口,對自資學位放任自流,不監不管,致使自資教育如野草瘋長,學生淪為提款機。專上自資教育日趨商品化、市場化,不獨耽誤莘莘學子的青春,更會賠上香港的未來。

二十一世紀是人才的競爭,投資教育等於投資未來,而香港作為一個富裕城市,完全有能力增加教育投入,提升人力資源。令人莫名其妙的是,港府在本地教育方面斤斤計較,但非常豪爽地撥款十億元成立「一帶一路」獎學金,不能不予人「寧與洋人,不與市民」的印象,有關措施引起爭議,並在立法會遭拉布狙擊,可謂咎由自取。

年輕人近年來成為反政府的主力軍,固然因為背後有人煽動,但他們對前途悲觀,對未來失望,也是不爭的事實。港府將「青年工作」掛在嘴邊,卻坐視升學困難而不顧,根本是葉公好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