不時無故腹瀉、便秘,或每當緊張便腹痛,小心或患上腸易激綜合症(又稱腸敏感)。中文大學醫學院一項研究推算,本港約百分之五點四人口患肚瀉型腸易激綜合症,部分患者對西藥治療效果一般。中大醫學院轄下香港中西醫結合醫學研究所正招募合資格病人,透過電針灸治療改善肝、腎及脾虛,紓緩腸易激綜合症徵狀。
腸易激綜合症是常見消化道疾病,患者三個月或以上持續每周有三日出現無故腹瀉、腹痛、便秘或感到排便不清等徵狀。中大醫學院精神科學系助理教授麥敦平說,此症可分為肚瀉型、便秘型及混合型。
中大一項研究推算本港約百分之五點四人口患肚瀉型腸易激綜合症,當中兩至三成屬嚴重程度,影響患者工作和社交生活。病人因擔心坐長途車時找廁所麻煩,不敢出遠門,又或只乘坐有提供廁所的鐵路服務;有人甚至不會到廁所量少的商場,以免排長龍。病人除經常腹部不適和腹瀉,更常伴有情緒緊張、失眠等問題,腸易激綜合症病人患焦慮症風險較常人高五倍。
腸易激綜合症成因複雜,並無單一原因。麥敦平說,西藥雖然安全且有成效,但「唔係人人都有效」,三至四成病人需服用多於一種西藥,或經常要轉藥,又或療效一般。希望透過中西醫結合治療,為病人提供多一個治療選擇,改善他們的生活質素。香港中西醫結合醫學研究所招募約六十名病人參與電針灸治療。
香港中西醫結合醫學研究所副主任(教育)鍾志豪稱,從中醫角度,腸易激綜合症與脾、胃相關的疾病,半數病人屬肝鬱脾虛型,其餘是脾腎陽虛型或脾胃氣虛型。研究以針灸治療改善肝、腎及脾虛,並用微量電流刺激相關穴位,達到疏肝、健脾效果。療程共十次,每周一次,「做足十次才有效果,唔可以半途而廢」。
鄧女士患腸易激綜合症多年,每日腹瀉一、兩次,曾試過坐地鐵中途要下車去廁所,即使服西藥亦未見病情紓緩。她去年接受針灸,「本身好怕痛,最初有擔心,但數次治療後排便正常,徵狀紓緩」。她完成十次療程後數月,徵狀持續減退。欲參加研究計劃的市民可致電5984 1845查詢。
記者曾愷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