深水埗橋底空間倡打造「東大門」

【本報訊】屹立深水埗欽州街近四十年歷史、俗稱「棚仔」的臨時布販市場,未來將遷往西九龍走廊橋底的通州街街市。有議員及學者建議利用橋底空間,串聯附近重建項目及公園,打造類似南韓「東大門」的時裝中心,延續深水埗舊區生態及布藝文化。同時為業界提供一個聚腳點,希望有機擴散至附近舊區,推動本地時裝設計發展。

「棚仔」遷通州街街市

深水埗區議會主席張永森透露,食環署已同意通州街街市的五座其中三座,由「棚仔」布販進駐建立布料市場,望九月有更詳細方案,另外兩座則會建立文創市集。立法會議員陳婉嫻希望,其他橋底空間可發展為「半開合廣場」;項目低層設立文創基地,由本地設計師進駐及其零售批發。其他橋底空間及附近的通州街公園,則可以為時裝活動提供場地,構思初步獲市建局接納,政府相關政策局也對計劃持開放態度。

構思雖獲布疋商會和本地設計師支持,但「棚仔」布販兼關注組主席何應,則擔心淪為「賺錢項目」。他指「棚仔」生意五成來自學生及對手作有興趣的普羅大眾,「以後如果起一間間舖頭咁做,擔心街坊人情味恐不再!」何強調項目必須為市民、學生提供板房等空間,才能扶植下一代本土設計師。何又慨嘆「棚仔已經散晒,過去廿幾個牌主,七、八個去年接受搬遷安排,部分今日收十二萬元交出牌照」,他指僅餘的五十個布販大多無牌經營,但會共同進退。

八十三歲布販陳伯慨嘆行業雖沒落,但「養活過唔少家庭,是香港發迹嘅印記」,不希望布行消失。他稱有精神仍會撐落去,惟擔心搬遷後租金昂貴。

第一手消息請下載on.cc東網iPhone/iPad/Android/Windows Phone App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