寧靜致遠:應改革副學士制度

副學士建立的本意是增加接受專上教育的人數,讓香港能擁有更多知識型的人才以發展多元經濟。但當時政府倉卒推行,並沒有詳細考慮副學士日後在社會的認可程度,及建立完善的銜接機制,導致現在的年輕人身負重債,起薪點卻仍然沒有上升,更遑論將來的發展路向。

副學士學位雖然主要用作銜接大學學位課程,但實際能夠升讀大學的人又有多少呢?坊間的自資院校都標榜自己的副學士學位課程升學率高達七至八成,但當中能升上大學資助學位的僅有一至兩成左右。能升上大學的當然值得慶賀,但其他不能升讀資助學位的學生,家境較富裕的還可選擇繼續升讀國內外的自資課程,負擔不來的也只能投身社會了。

無論你就讀副學士後有怎樣的出路,可以肯定的是你肩頭上的經濟負擔肯定比任何直接升上資助學位的學生都要多。大家同是追求知識的學子,但副學士卻要以更多的金錢來換取學習的機會。當他們付出了更多的金錢,起薪點不僅沒有因而提升,發展空間也與未讀副學士前沒太大的分別,這無異是將他們趕入了一個死胡同裏去。

自負盈虧的自資院校也自不然把這種教育當作成一盤生意來做,熱門的學科便多開幾個學位,冷門的學科也自然沒有留下來的機會。這樣就連青年求學的興趣也順便在這制度下一併扼殺了,更不用說甚麼要培育多元的人才。

青年階段本來是培育社會棟樑的最佳時機,如今殘缺不全的副學士制度反倒把大批香港青年推向一條處處不得志的路上。若不重新檢討及改革這制度,他們錯失的時光該如何補償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