國家主席習近平最近在塞爾維亞首都貝爾格萊德,到一九九九年被美國炸毀的中國駐南斯拉夫大使館遺址,向遇難的中國官員致敬。當年美國炸中國使館,絕對不是意外,而是精準地進行突襲,企圖看中國政府的反應。結果在當時親美的外交政策主宰下,中國政府忍受了恥辱。今次習近平此舉,明顯地把事件再挑出來,暗含對美國的不滿和抗議。
與此同時,普京在聖彼得堡論壇提議組織大歐亞經濟聯盟,以俄國、中國、前蘇聯國家與印度等為成員,公開推動歐亞各國的合作,明顯地是為了抗衡美國的霸權主義。觀乎俄國與德國的關係,中國與德國的合作,還有中俄與伊朗愈走愈近,上海合作組織擴大,普京此舉並不是僅作宣傳,而是有着眾多動作措施在背後支持。
今個月內,上海合作組織開會,普京亦訪問中國。中俄互動可能提出更多具體的舉措,國際大格局的轉變便會更清楚。表面上,可轉回到十九世紀末、二十世紀初的政治聯盟,英日聯盟、英美聯盟,形成美英日海權國家的重新政治聯盟。可惜的是,英日勢力已大不如前,美國國力日減,過度伸展勢力的問題日重。但至少美國要保住英日親美勢力,而英國脫歐便會失去美國在歐洲的牽制力量,美國應會極力爭取英國不脫歐。
但除此以外,美國能做甚麼呢?繼續制裁俄羅斯與伊朗已沒有多大效果,武裝威嚇中國反倒給中國乃至俄國藉口,美國還要擔心國內的金融危機。